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菲利普·罗斯(1933-)是一位多产的当代美国犹太作家。截止到2011年,他共创作了31部作品。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揭示了犹太移民内心的矛盾与困惑以及人类的尴尬处境。本文解读对象是罗斯的“凯普什系列”小说——《情欲教授》(1977)、《乳房》(1972)以及《垂死的肉身》(2001)。在“凯普什系列”中,菲利普·罗斯对性的书写达到极致,同时在“性”的统摄下直指沉重的主题,在“玩笑”中直击人生困境。该系列以其迥异的风格,创作跨度较大,成为罗斯作品中一个独特的系列。本文通过对该系列人物与意象的解读与释义,旨在揭示其蕴含的思想内涵,达到对作品的整体把握。 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结合美国政治、社会与文化背景,以文化分析和文本阐释为基本方法,对作品中的人物及意象进行研究。第一部分分析解读了“凯普什系列”中以凯普什为代表的多个人物形象。《情欲教授》与《垂死的肉身》展现了凯普什从青年到老年自我欲望的变化过程。凯普什挣扎在道德与欲望之间,背叛、逃离种种道德观念的束缚,最终沉溺欲海。《乳房》则是以卡夫卡式的变形,描绘了凯普什的异化。这一部分同时分析了两位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人——舍恩布伦和鲍姆伽顿,以及五位女性人物——波姬塔以及流浪女孩、海伦、克莱尔以及康秀拉。他们是社会中不同群体的缩影。作品中表现的这五位女性,让凯普什或敬畏、或感激、或珍爱。不同类型女性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凯普什内心无法满足的欲望。 第二部分对作品中出现的重要意象进行分析。首先是作为意象的“乳房”。乳房作为女性表征点燃男性欲望。难以满足的欲望,让凯普什变成了乳房。卡夫卡式变形是荒诞的。荒诞背后隐藏着作者对欲望,对性别以及身份的思考。其次,作为隐喻的疾病,给作者提供了阐释意义的空间。第一方面,作为疾病的癌症不仅指向个体肉体的疼痛与病变,使个体精神衰败。同时癌症的隐喻也揭示社会病态的堕落与狂欢。第二方面,心理疾病则隐喻了人物内心由于两种文化、多种社会身份之间力最的拉扯,所产生的痛苦与挣扎。再次是作为意象的音乐。作者在作品中将音乐与性结合起来,让音乐的律动暗合欲望的节拍。同时,音乐中的节拍也与生命的脉搏形成对应,让凯普什感知有限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