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330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人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它的发展与更替可以借助库恩的科学范式理论得到阐释。社会人类学同自然科学一样有一个统一的范式理论来统摄该学科领域内不同的观点与主张,社会人类学的发展过程就是该范式理论的形成与变更过程,它也同自然科学范式理论一样经历了前科学、科学、反常、危机和变革等不同的时期。社会达尔文主义以其共同由来、逐渐进化、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等基本原则和核心内容在现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学科中具有持久而强烈的影响力,于是它不但把社会人类学推上了“科学史”的舞台,而且成为该学科的范式理论。社会达尔文主义是以上升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时代风潮作为支撑点的,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转型,人们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虔诚信仰开始产生动摇与狐疑;而随着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的兴起与新历史主义的产生,社会达尔文主义不断受到社会人类学界内外猛烈的批评与攻击,这种抨击的声势为断壮大,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范式理论地位开始产生危机。当马克思唯物史观对它展开批判之后,社会人类学范式理论变革的脚步也稍稍来临。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是与社会人类学对话的理论平台,这是因为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关于政治观念、法权观念尤其是古代社会结构、国家和文明的起源的分析与批判与社会人类学的研究课题有相通之处。社会批判理论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一起构成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两大视域,社会批判理论贯穿于马克思的整个理论生涯,虽然一度被政治经济学批判所遮蔽,但又通过马克思的“晚年笔记”得到澄明。借用阿尔都塞的文本解释学——“症侯阅读法”,揭示马克思“晚年笔记”的理论主旨和核心论题,这是打开我们理解马克思运用社会批判理论展开对社会人类学范式理论社会达尔文主义批判的一把重要钥匙。社会人类学通过社会批判理论丰富和充实了马克思唯物史观,但它通过唯物史观的批判促进了自己学科的发展。 社会人类学范式理论是以它的生物学原则作为理论指导的,它用生物学的概念范式来分析社会,把社会关系或社会机体及其发展看成是一种生物学图式的展现。这在理论上是根本错误的,在方法论上也是行不通的,其实质是机械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观念的显露,是与马克思的社会批判理论原则相对立的。“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这表明了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原则是他实践唯物主义原则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展现,实践原则是他对社会人类学批判的理论根基。在马克思看来,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实践活动关系的产物,一切文化意识观念都植根于实践活动;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实践基础上的统一。由于把自己的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就既能把社会人类学理论的精华吸收到自己的理论中
其他文献
锡料是先秦高度发达的青铜业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锡料来源及流通路径的探讨都是先秦历史考古的重要内容。在梳理和评述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里耶秦简中新发现的史料,从文献
国家公务员的管理机制中激励机制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文章在阐述建立和健全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觌行激励机制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着重论述了如何建立
系统发育学研究物种之间的进化关系,其基本思想是比较物种的特征,并认为特征相似的物种在遗传学上接近。系统发育研究的结果往往以系统发育树的形式表示,系统发育学的研究目的有
以PCI—MIO-16E—1数据采集卡为例,介绍了MAX4.1环境下,如何测试其各项功能是否正常的方法;该方法适应于产品验收、设计数据采集卡程序、数据采集系统出现问题时的快速妥善解决。
期刊
采用5%的单向压缩与1000℃退火的形变热处理工艺,对316L奥氏体不锈钢的晶界特征分布进行了优化,并且通过定位观察的方法研究了晶界特征分布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时
存留养亲制度是我国古代判处死刑、流、徒刑的人,因父母或祖父母年老,更无成人子孙,又无期亲可以照料生活,将犯人有条件地暂不执行原判刑罚,准其奉养尊亲属,待其尊亲属终老后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属于刑事被害人权利的研究范畴。其以确保被害人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保障被害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为根本目的,以国家补偿的方式实现被害人与加害人
拒绝作证权是西方证据法上的传统规则,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亲属拒证权,以牺牲潜在的证据来维护社会认为更为重要的价值——家庭关系。这样一种利益权衡的产物,它的历史依托
如果没有指示行为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准确发挥其作用。在所有言语行为中指示行为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指示不明,说话人的意志、愿望就难以实现,必然会导致交流的混乱。如果指示
柏拉图是最早明确系统地探讨正义问题的思想家,其正义观被认为是古希腊时期正义理论的集大成者,尔后西方一直到近现代的各种正义理论,都能从柏拉图那里找到它的思想渊源。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