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融入欧洲”:一种建构主义的分析视角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xian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结束了冷战时期稳定的两极格局体制,世界各主要大国随之进行战略调整。而新兴的俄罗斯为振兴经济,恢复其世界性大国地位,确定了“融入欧洲”的外交战略,全面改善与欧盟的关系。欧盟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对美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但单靠它自身的力量也无力抗衡美国,因此需要借助俄罗斯的力量。在这种新的认知下,俄欧关系重新定位,双方合作逐步展开。建构主义是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个主要流派,它主张应用社会学视角看待世界政治,强调机构、规则和认同在国家行为及利益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认为行为体与体系结构之间存在着互动依赖关系,世界政治是通过社会建构而存在的,而这种建构又是基于对彼此利益认同基础上的。本文把建构主义理论作为基本的分析工具,以冷战结束之后,俄罗斯确立“融入欧洲”的外交战略为切入点,阐述了近些年来俄欧之间关系的巨大变迁,并从建构主义视角分析了这种外交战略确立的动因,进而分析了影响俄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最后对俄罗斯“融入欧洲”的前景作了预测。冷战结束之后,俄罗斯国内就俄罗斯的国家定位和取向问题激烈争论,形成了大西洋主义、现代欧亚主义和新斯拉夫主义三大流派,而俄罗斯政府为了尽快振兴经济,选择了“融入欧洲”的外交战略,确立了“融入欧洲”的外交构想。在实行了这种新的外交战略后,俄罗斯与欧洲各国在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迅速发展,合作领域逐步拓展。俄欧关系的这种变迁,是基于双方对彼此身份和利益的重新认同基础上的,无论是俄罗斯对欧盟和还是欧盟对俄罗斯,在观念和现实利益上都重新认同,但这种认同无法消除俄罗斯“融入欧洲”的深层次制约因素,因为不仅欧洲各国对俄罗斯存在认同上的缺失,而且俄罗斯自身也存在认同上的悖论。因此,虽然俄欧关系较冷战前有了很大进步,但是俄罗斯“融入欧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俄欧关系会继续良性发展,但是俄罗斯完全“融入欧洲”很难实现。
其他文献
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促进一个国家社会、经济与文化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国家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如何定位当下与未来社会职业的发展,将影响到大学生的人生成长和社会经济
1用地的规划与梳理德清县位于浙江省北部,与莫干山景区相邻。海明公司德清园区选址于德清县西北部光华村外,西邻紫山与原有村落,东接环城河,场地周围竹林茂密、自然景观优越;
就商业拆迁而言,从最初的城市规划到确定拆迁人,再到之后拆迁许可证的发放,地方政府行政裁量权的运作不可或缺。然而,现实商业拆迁过程中的地方政府行政裁量权受到行政裁量权的传
因物权的重要性,人们对物权保护有着迫切的需求。各国通过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来保护物权,而物权请求权作为物权保护的一种方式尤为重要。因对物权请求权的性质及诉讼时效的宗旨
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求自身发展。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现在所要解决的都是发展和再发展的问题。在和平时期各国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制度创新,特别是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