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处碧流河下游的村屯具有水貂养殖的悠久历史,水貂养殖过程中使用的抗生素、激素等药物、饲料以及排泄物可能会对碧流河下游的水质和农田产生污染。基于此,本论文以碧流河下游的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依据野外调查及25个土样的实验测试结果,在测定分析碧流河下游农田土壤部分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重金属含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以探讨研究区水貂养殖业排放的貂笼清除物是否与碧流河下游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有一定关联。主要研究结论为:(1)碧流河下游农田020cm层土壤中的黏粒比例为0.60%4.76%,平均值为3.10%;粉粒比例为5.03%40.49%,平均值为21.92%;沙粒比例为54.75%94.37%,平均值为74.98%,由此研究区农田土壤为沙壤土;9、10月份,碧流河下游农田土壤温度为13.627.83℃,平均值为21.12℃。上述农田土壤物理特性25个采样点的变异系数均属于中等变异,表明碧流河下游农田土壤物理特性有较明显的空间差异性。(2)碧流河下游农田020cm层土壤的pH值在4.746.47之间变动,平均值为5.74;农田土壤的有机质为18.2166.64g/kg,平均值为42.52g/kg,属“丰”等级;电导率为33.57609.33us,平均值为190.4us;含盐率在16.73996.00ppm之间变动,平均值为126.08ppm。从氧化物丰度看,研究区农田土壤中SiO2含量很高,CO2和Al2O3含量也较高,Fe2O3、K2O、Na2O、CaO和MgO的含量也较可观;从元素丰度看,农田土壤中K和Fe含量很高,C、N、Ca和Mg的含量也较高。上述农田土壤化学特性25个采样点的变异系数属于弱变异性、中等变异性或强变异性,表明碧流河下游农田土壤化学特性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差异性。(3)碧流河下游农田020cm层土壤中Cr、Cu、Zn、As、Ni和Pb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均超过大连市土壤背景值,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存在重金属累积的现象,且累积程度为Ni>Zn>Cu>Cr>As>Pd。研究区水貂养殖业排放的貂笼清除物中Cr、Cu、Zn、As元素的含量分别是大连市土壤背景值的20.51、3.95、32.70和6.74倍,由此不排除水貂养殖业对碧流河下游农田土壤重金属的累积有一定的贡献。(4)单项污染指数法评价得出,6种重金属元素对碧流河下游农田土壤的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Cr>Ni>Zn>Cu>As>Pd,其中Cu和Zn为中污染,Cr和Ni为重污染;内梅罗指数法评价得出,研究区农田土壤为重金属重污染;灰色聚类法评价得出,研究区农田土壤的25个土样中有6个为清洁级,19个为中污染级;6种重金属元素对碧流河下游农田土壤的潜在危害程度依次为Ni>As>Cu>Pd>Zn>Cr。综合分析,碧流河下游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整体较严重,但其潜在生态危害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