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改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日益深化,心理因素对人体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那么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怎样能够真正体现整体化的护理模式以及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化的服务,是医院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干预,主要是围绕着现代护理观念和整体护理模式而展开,心理护理干预伴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普遍推广,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但相对于患者的心理需求而言,我国心理护理的发展依然缓慢。就某一疾病来讲,食道癌民间又叫噎死病,是一种发病率与恶性程度很高的疾病,从生理角度看,病人先表现为进行性吞咽困难、逐渐消瘦、贫血、无力、恶病质,疾病本身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理功能。从心理角度看:由于患者从初期的咽下梗噎感到后期进行性咽下困难甚至到滴水不进这一痛苦的临床变化过程,患者受该疾病本身变化以及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的负面影响,绝大部分食道癌患者认为自己将因无法进食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因而绝大多数患者产生严重的焦虑、恐惧、悲观、绝望等负性心理因素;同时,由于通过手术切除肿瘤是该疾病的最佳治疗方式,但也是患者围手术期最大的心理应激事件,所以,患有食道癌的病人在手术前存在严重的紧张、恐惧心理,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焦虑程度,导致患者在手术前全身机体内环境紊乱,表现为生理系统和心理行为的较大变化,心律、心率、血压、心理状况等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改变,甚至超出临界值,从而错过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本研究将196例行食道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98例按心理护理干预模式实施护理服务,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焦虑程度的评估、生命体征的变化、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等进行比较,论证在手术前对围手术期食道癌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必要性以及系统心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为临床工作及护理教学提供理论依据,提高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达到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