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球专修课程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所开设的主干课程,就其培养目标来看,学生学习后的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各级各类院校,同时也面临着以基层体育指导者的就业选择。当前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全面健身计划的深入实施提供了发展方向。组曲运动作为传统体育项目,其在健身性、娱乐性方面的优势深受人们的喜爱,这恰恰给各级各类院校在这一类人才培养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了解山西高校相应的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修课程实际情况,研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调查与研究,通过分析现状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合理的教学设置是保证学生具备足球教学与训练方面的基本能力的前提,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和实践提供了保障。研究发现实际教学设置中关于各种能力的培养、终身体育和娱乐体育方面的教学内容显示不足。第二,该课程的开设实践均在5-8学期;其中专业基础较好的老牌院校其课程时数多,新升级院校的课程时数相对较少。在教学内容方面体现出重视技术内容,轻视理论教学,偏向竞技内容,缺乏全局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和体制教育的内容。第三,教学内容方面改革创新不够,表现为课程内容陈旧,更新慢的特点,也缺乏深度与应有的广度,显然跟不上足球运动在更大范围内的发展。其中内容设置的合理性比较被认可,但理论知识在教学中较少。第四,师资方面表现为中青年教师居多,保证了其教学的活力与可持续发展;其次高学历教师比重较高,也是值得提倡的。第五,关于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受限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学实践中因材施教的教学意识及应用不足,导致难以调动学生对项目的积极性,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非常影响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教学实践内容少也在很大程度上无法保证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第六,关于场地与器材方面的调查结果表现为基本可以满足教学需求,但部分院校的设施较差也是事实,应相应予以重视。教材的选择方面针对性不强,专修课与选修课的教材相同,是的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修课在教材方面无法达到应有的深度与广度,显然不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与发展。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如下:1、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修课程对于专选的学生来说,既应在教学能力、技、战术方面加强其运用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力,也应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其意义不仅仅是在学生本人,还在于其今后在工作实践中的一个引导与表率问题。2、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应提到一个相等的高度,充分提高足球专修课学生的专项综合素质;同时足量的课时是保证其专修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应尽可能的增加教学时数;专修课的教学思想应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只重视竞技、而忽视实践的思维定式;快乐体育和体制教育及终身体育教学理念应注意加强,这不仅是与时代和社会发展同步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学生对项目的热爱与参与的保障。3、足球专修课教材在选取中应注意选择最全面,最权威的教材,其中还应注意理论知识内容的绝对比重。教师在教学中更应根据项目发展纪实补充新的知识。教材应突出其内容的整体与系统性、知识的全面与实用性、实践中的通俗与娱乐性。4、足球专业高学历、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将会在足球专修课教学中大大提高学生的见识;同时鼓励在职教师的进一步深造也是一个非常简单可行的提高当前教学质量的方法。5、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课程的设置等都应以学生的需求为主要参考,切实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全身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提高教学的效果与教学质量。6、加大资金投入以改善足球场地器材等硬件,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环境。如设置一些场地作为小型足球场、足球娱乐开展区域,相应的配套设施的运用也应同步进行。这将为教师和学生在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中进行教学最为基本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