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变迁与花木兰传说的现代传承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discountst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传说与特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自然风物和社会习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社会中,反映民众的日常生活,表达民众的审美倾向。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民间传说所处的传承语境与依附的传承方式也受到了影响,媒介辐射到民间文学的领域中,改变了“口耳相传”、“口传心授”主要方式,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全文共六个部分,包括绪论部分、主体四个章节部分和结语部分。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现状以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一章阐述了民间传说媒介传承的文化语境、传承方式的变化以及花木兰传说媒介传承的概况;第二章选取文本媒介下三个历史时期关于花木兰传说的书面记载,通过分析各个阶段花木兰传说的情节叙事和人物形象,得出文本传承下花木兰传说的传承意义;第三章介绍影视媒介形态下讲述花木兰传说的影视形态作品,以迪士尼版《Mulan》对花木兰传说的继承和创新为重点,得出影视状态下的传承意义;第四章介绍网络形态下花木兰传说的网络游戏概况,以网络游戏《花木兰》为例分析了网络游戏对花木兰传说的继承和创新,得出了网络游戏的传承意义。结语部分总结三种媒介下花木兰传说的现代传承意义。就目前而言,学界对于花木兰传说的研究从民俗学、性别视角、文化交流等角度的论文已有很多,而对其发展史的传承研究关注甚少。本文立足于前人理论,力图从传播学和民俗学理论角度入手,运用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花木兰传说发展史为例,通过对文本媒介、影视媒介、网络媒介三种媒介构建下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讨论花木兰传说的现代传承方式,总结不同媒介形态下的传承意义,为当下民间文学的学科理论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丰富花木兰传说的传承研究体系,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对于夫妻分居期间一方所借债务能否认定为共同债务问题,婚姻法第四十一条、司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确立了"共同生活"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不同标准。对司法实践中法官的标
我国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管理在上级指导标准、当地执行标准、编制利用水平、人员入编资格和入编办法等方面存在着若干制约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问题,并由此产生诸如人员超编和
从色彩与线条的运用角度透析学前儿童智力的开发,色彩是儿童智力开发中的一种表征,线条是儿童智力空间的基本构成模式;色彩与线条是学前儿童美感的根基.
在煤直接液化过程中,煤加氢生成油和副产部分气体、水外还生成煤液化残渣。煤液化残渣是一种高碳、高灰、高硫混合物,产量一般达到原料煤的30%左右。无论从经济还是环保角度
本文主要研究徐志摩文学创作中自由精神的根源、创作的动力源泉和自由之美的呈现。第一章探析徐志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他自由精神的思想根源。徐志摩自由精神的核心是他的自由
自撰墓志铭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死亡这一预设前提下,在对自我一生的回顾与审视中,对自我人生价值进行建构与认定的特殊载体。它虽冠以墓志铭之名,却与墓志铭迥然有别。不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以期求生、求梦。相应地,“乡下人进城”小说逐渐成为当今底层文学的重要创作潮流。本论文以新世纪“乡下人进城”小说为研
自1983年创作以来,迟子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涉及到温情书写、死亡主题、生态叙事、底层写作、女性关怀等多种主题。在她的许多作品并非一篇小说只有一个主题,而是有多种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沙地梨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沙地黄金梨园设置间作薄荷(Tr1)、孔雀草(Tr2)、罗勒(Tr3)和自然生草(Tr4)为处理,清耕区(Tr5,CK)为
硝基苯在不同的还原剂及不同的介质中可以被还原成亚硝基苯、苯胲、偶氮苯、氧化偶氮苯、氢化偶氮苯等不同产物.这一性质深刻揭示了还原剂的还原能力除了与本身的性质有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