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5E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zbgq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初,《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新课标倡导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用适当的方法学习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概念,科学学习不再是简单的实验验证科学结果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探究“为什么”的过程。5E教学模式作为科学教学中已有相当实践积累的教学模式之一,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切实可行的科学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在把握5E教学模式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探讨了国际上小学科学课程中5E教学模式的运用,进而研究了这种教学模式的本土化应用状况,以期促进5E教学模式在我国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为新科学课程标准的落实,一线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教学参考,以推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首先,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梳理5E教学模式的内涵与发展,分析了5E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性,为后续研究提供的理论框架和分析方法。然后与实践相结合,运用课堂观察法和教师访谈,对5E教学模式在我国科学课程中的应用状况进行考察,分析了该模式在科学教学中所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最后,依据问题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并在文献调查的基础上概述了当前的有关5E教学模式研究的现状,并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第二部分为5E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在把握了5E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分析了国际上5E教学模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案例,分析了这一模式的教学有效性,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分析的基础。第三部分为5E教学模式在科学课程中的应用状况的课堂观察与分析研究。通过以《第一次遇见科学》为教材的课堂观察和相关的教师的访谈,把握了5E教学模式在我国科学课程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第四部分结合实际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在此基础上尝试了5E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本研究据此为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一项可以参考借鉴的研究。
其他文献
矿井底板水害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导水或者含水的断裂构造常作为导水通道、突水水源的存在而诱发矿井水害事故。在断层形成的构造运动过程中,由于岩体自身的各向异性及内部原生裂隙的存在,断层附近常常伴生有次生的断层,由于该类断层落差相对较小、隐蔽性强、探测困难,加之其所处位置及产状的特殊性,抗采动影响的能力较弱而常先于主断层而发生活化,甚至加速主断层的活化及导水通道的形成,而目前对次生断层研究相对较少。因
目的:探讨补肺活血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回顾性地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170例COPD
采用国产增韧剂对市售的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得到效果良好的增韧环氧粉末涂料。SEM分析表明,增韧剂的加入,在树脂集体内部形成了海岛结构,增韧剂微粒的存在,使得粉末涂料的韧性得到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初中地理教学立足于学科特点,积极致力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并扎实有效的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地理的技能和掌握有效方法,从而不断促进初中生的认知发展。随着上海等级考选修地理的比例日益提升,地理学科地位也逐渐提高,这对初中地理课堂、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地理素养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知识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