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由三章组成。第一章对藤木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第二章研究了乌头脂碱及藤木的抗RA作用。第三章分别对南蛇藤属植物中的木栓烷型三萜的结构类型、波谱特征及乌头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 藤木(Celastrus rugosus)系卫矛科南蛇藤属植物,具有抗菌、抗病毒、抗风湿、抗生育、昆虫拒食等活性,其化学成分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对藤木9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化学成分及抗RA作用研究。从藤木茎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以及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了其中21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3-氧代-28-羟基木栓烷(TM1)、3-氧代-29-羟基木栓烷(TM2)、3-氧代-28,29-二羟基木栓烷(TM3)、3-氧代木栓烷-28-醛(TM4)、3-氧代木栓烷-28-羧酸(TM5)、3-氧代-29-羟基木栓烷-28-醛(TM6)、3-氧代-28-羟基木栓烷-29-羧酸(TM7)、3-氧代-1-羟基木栓烷-29-羧酸(TM8)、3-氧代-7,28,29-三羟基木栓烷(TM9)、Δ1-3-氧代-11-羟基木栓烷(TM10)、直楔草酸(TM11)、24,28-二羟基-3-氧代木栓烷半缩醛-29-酸(TM12)、齐墩果酸(TM13)、11-甲氧基-3-乙酰氧基齐墩果烷(TM14)、莰格罗宁(TM15)、十六烷酸卫矛醇-1-酯(TM16)、3,4-二羟基-2-{2’-羟基(2’R)十六酰胺}-(2S,3R,4R,8E)-十八碳烯-1-O-β-D-吡喃葡萄糖苷(TM17)、2-二十七酰胺-二十九碳烯-(2S,3R,4E)-1,3-二醇(TM18)、间苯三甲醚(TM19)、β-谷甾醇(TM20)、胡萝卜苷(TM21)。其中新化合物2个、新天然产物1个,其余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具有独特的药理活性,其主要活性物质是二萜生物碱,这类化合物按结构分为五类:双酯类、三酯类、单酯类、胺醇类和脂类生物碱。目前对乌头生物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活性强但毒性比较大的双酯类和单酯类,对脂型生物碱的研究甚少。国外有文献报道脂型生物碱毒性较小,故本论文拟对乌头脂类生物碱的毒性和活性进行探索。本文以HPLC-EIMS为检测手段,研究了脂型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半合成及抗RA活性。首先采用环己烷:乙醇:水(2:1:1)的混合液萃取、氧化铝柱层析洗脱等方法从乌头总生物碱中提取脂碱,提取物中总脂碱含量达46.37%;为研究不同种类的酰基对乌头脂碱药效的影响,用分离得到的单酯和双酯型生物碱的混合物与硬脂酸、亚油酸进行半合成,得到硬脂酰型脂碱和亚油酰型脂碱以及以总脂碱为原料,与丁酸进行半合成,得到丁酰型脂碱;最后研究了总脂碱、亚油酰型脂碱和丁酰型脂碱及藤木对CIA小鼠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生物碱均能显著性抑制CIA小鼠关节和足垫的肿胀程度,降低小鼠脾指数,通过病理切片观察,有一定的保护关节损伤的作用;在细胞因子水平上,可显著降低血清中TNF-α,IL-6,IL-8和NF-κB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