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0年以后,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演变,区域经济差异开始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区域经济差异是各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综合表现,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将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存在。较好地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既保证宏观经济快速发展,又使得区域经济得到共同和协调发展,是各级政府追求的目标。现有的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大多是基于省市为单位的全国范围的研究,较少有人系统的研究省内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特别是有增长极作用的城市群之间的经济差异问题。本文将研究范围界定在长株潭城市群,原因有三:一是空间尺度越小,经济差异越明显,将研究范围缩小到长株潭城市群,能更全面地揭示湖南省主要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二是各种政策、方针的实施应该落实到省区以下的地区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因此基于省级以下市域和县域区域经济差异研究对于指导落后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三、研究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差异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其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长株潭城市群的辐射作用。毫无疑问,发展不平衡只能通过发展最终加以消除,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实现区域最终协调发展的目标,必须对有关区域发展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较为系统和完整的研究,为长株潭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政策建议。首先,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与该研究领域相关的重要文献,回顾了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结合以往区域规划和区域经济政策的效果和长株潭城市群的实际,认为:非均衡发展理论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对长株潭城市群更具有合理性和现实指导意义。其次,本文从经济基础和生产要素投入入手,多方面地比较了长株潭城市群2007年的经济差异现状,并采用单一指标法与多指标体系法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利用7个统计指标对8个城市1998-2007年的人均GDP对区域经济差异进行动态统计分析,以及选取2007年64个县(区)的17项指标作为评价体系,静态定量地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差异,得出: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绝对差异快速扩大,呈加速发展的趋势;相对差异较大,但增长势头平稳;优少劣多。再次,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法研究了长株潭城市群1989年到2007年的经济差异和经济增长数据,不仅探讨了经济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还得出经济增长会强化经济差异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分层次影响因素体系,对区域经济差异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地区差异的主要因素在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人力资本、政府政策和要素分布情况。最后,在借鉴西方国家和中国在调整地方经济差异基本思路、政策措施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提出了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几条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