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研究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eblogicdownlo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环境修复是指在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组织、自调节能力,人为采取各种必要且合理的措施来修复受到污染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使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恢复到基线水平。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是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最佳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损害问题,大力支持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2015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规定在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原告请求被告恢复原状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被告承担修复生态环境的责任。该司法解释的施行,使生态环境损害的司法实践有了许多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有极大的改善。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作为恢复原状的一种履行方式进行适用,在司法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环境法学界的不少学者也提出了反对意见。本文旨在研究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性质,讨论其与恢复原状有何区别,是否应当将其作为一种单独的环境民事责任进行适用。同时分析我国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相关法律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在我国更好地适用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界定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概念,其有专业性、公益性和灵活性。生态环境修复责任是保护生态环境利益的民事责任,也是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侵权责任。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具有惩罚责任主体、保护责任客体的功能。第二部分论述了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作为一种单独的环境民事责任进行适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恢复原状不能完全涵盖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其在生态环境损害案件中有很大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作为单独的责任进行适用。我国目前已经具备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单独适用的法律基础和司法实践基础。第三部分分析了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相关的法律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法律方面,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缺乏法律层面的依据;在司法实践中,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认定标准不明确,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承担方式不合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履行缺乏监管。第四部分提出在我国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作为一种独立的环境民事责任进行适用的建议。在法律层面,应在民法中对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加以明确规定;在司法层面,应明确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认定标准,优化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承担方式,加强对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履行的监管。
其他文献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以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做支撑的,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可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班主任不但要教好所任教的学科,还要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班集体,使每个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好习惯 后进生教育 常规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7-0202-02  班主任
某电厂一台CLN600型汽轮机组检修期间,利用振动及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CRAS对其末三级叶片(组)进行现场静频率测试,并进行了叶片振动安全性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机组末三级
自2013年习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到现在已有近4年时间,在此期间,“一带一路”倡议等到世界各国积极回应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中国与欧盟作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下
摘 要:国防教育是为适应国家安全和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性国民思想教育,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结合江苏省学校国防教育的实践和经验,围绕学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必要性、目标性等分析和研究,提出实现学校国防教育的路径、方法和手段,以进一步发挥学校国防教育在全民国防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学校;国防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随着纳米技术和光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今后我们有望迎来一个全光时代。在光子芯片取代电子芯片后,大规模光子器件的集成所产生的热效应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多层膜结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