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淮河流域闸坝众多,历史上也多次发生水污染事件,大多数都与沙颍河有关。沙颍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域水资源形势面临严峻挑战: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是利用效率相对较低;而且在水资源紧缺地区,生态和环境用水被挤占,河流生态用水减少,造成河道断流的情况依旧存在;水污染问题依然严峻。多年的治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不容乐观。2009~2013年水质分析结果表明,从年际变化来说,重要闸坝控制断面的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浓度降低,年内的分散程度减弱;在年内变化方面,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都是汛期浓度较低,能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氨氮年内变化差异大,非汛期浓度较汛期高很多,而高锰酸盐指数年内分布较均匀,这主要跟春季和秋冬季农作物生长施氮肥和沿线排污相关,也主要跟枯水期河流的降解作用减弱有关,闸坝的运行方式也会影响其自净作用。重要断面汛期流量充足,汛前的枯水期流量比其他时期少,上下游的流量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也主要跟闸坝控制有关。省界界首断面生态流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淮河法6~9月所需生态流量最大而满足程度都较高;栖息地法满足程度较低,4-5月所需生态流量最大而满足程度较其他月低很多。两者的差异主要是栖息地法4~5月考虑了鱼类产卵需求。2009~2013年中在大多数情况下河道的生态水量都能满足,只有少数年份的4~5月会短缺。沙颍河上游白龟山水库对保障河道内改善水质、保证水量、维持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水库水资源特征结果表明降水和径流年际变化大,年内也呈季节性变化;水库的入库水量年际和年内分布不均,大多数年份和月份能满足用水需求,具有保证下游生态用水的潜力,如出现连枯年则难以满足。水库泄流对沙颍河水质水量有较大的改善作用,并且随着泄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工业用水量跟工业产值、工业结构和重复利用率相关,而生活用水量跟人口等有关,未来生产生活用水量会增加,但是并不会显著。农业用水量跟粮食产量、种植面积和降水量相关,未来不会有明显的增加或降低趋势,年际和年内波动较大。水库2002-2014年以来的实际运行水位表明其水资源利用不充分,出现连续枯水年会导致严重的水量不足,而调度的关键在于蓄水和弃水的平衡。在此基础上建立最小弃水模型,在没有达到限制库容时水库保持最小生态流量下泄,在达到限制库容后按照超出部分下泄。通过闸坝联合调度,合理调配水量,可以提高水库的调蓄能力,也能保证下游生态用水。这为改善沙颍河水环境,也为淮河流域水质-水量-水生态联合调度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