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产品交货速度、质量、成本及其服务水平明显受到产品制造企业与原材料和零部件供应商、产品分销商等企业之间的相互制约。因此,在供应商、承运商、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如果不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不实施有效的合作,就很难进一步提高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也很难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赢得竞争优势。正因如此,供应商、承运商、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频繁,物流联盟也就应运而生。然而,在我国企业的物流联盟目前尚处于实施的初级阶段,并且已组建的联盟也因缺乏合作经验或其他原因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对物流联盟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在对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物流联盟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研究 在物流联盟的形成原因方面,前人已从八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八大理论,这八大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物流联盟形成的原因。但随着企业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物流联盟的形成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文结合物流联盟的特征提出了物流联盟协作集成的观点。另外,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运用统计方法进行了物流联盟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了物流联盟形成的影响因素模型。 2.制造企业主导的物流联盟的特征分析及关键问题研究 本文分析了企业主导的物流联盟的类型及其特征,通过对上海通用问卷调查,运用统计方法重点分析了上海通用物流模式,得到了制造企业主导的物流联盟的特征。论文阐述了制造企业主导的物流联盟建立和管理中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建立过程、选择伙伴的标准及选择机制的构建。并利用非合作博弈中的暗标拍卖模型分析了基于利益优化的伙伴选择机制的构建过程,说明了在此机制下的伙伴选择符合联盟总体利益及制造企业利益最大化原则。 3.制造企业主导的物流联盟信任关系与稳定性研究 本部分主要研究物流联盟的三种信任关系,建立了直接信任、推荐信任、试探性信任的关系模型。制造企业主导的物流联盟的稳定是物流联盟发挥效力的前提,论文建立了基于信任的双盟员及多盟员情形下物流联盟稳定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