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阐明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减毒沙门氏菌在大鼠胃溃疡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和组织分布规律,为HGF在胃溃疡基因治疗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110只Wistar大鼠,雌雄各半,平均体质量180g±10 g。其中88只按照参考文献[27]的方法制备大鼠胃溃疡模型后,随机分成4组:携带HG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减毒沙门氏菌株(Typl-HGF)治疗组、携带GFP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减毒沙门氏菌株(Typl-GFP)治疗组、单纯减毒沙门氏菌株(Ty)治疗组以及模型对照组,每组各22只。另22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造模后第3天,将各组阳性克隆分别接种于2 mL含卡那霉素的LB培养液中,震荡过夜,次日取50 μL加入50mL含卡那霉素的LB培养液中,2 h后收集菌体,PBS清洗后,用10%的NaHCO3悬浮,调整细菌数为1×109 cfu/mL,每只灌胃0.2 mL,隔日一次,共3次。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隔日一次,共3次。Typl-HGF治疗组、Ty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3次后第1、3、5、7、9、11、13、15、17、19、21d各处死两只大鼠取胃、肠、肝、脾、肾组织匀浆后用ELISA方法检测HGF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匀浆液质粒提取后PCR方法检测真核表达载体在组织中的分布、并通过各组对比观察大鼠胃组织大体和镜下表现的不同来说明HGF的治疗效果;Typl-GFP治疗组灌胃3次后第1、3、5、7、9、11、13、15、17、19、21d各处死两只大鼠取胃、肠、肝、脾、肾组织制备成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目的基因组织分布。
结果:
1.因为HGF在生理情况下各组织即有,故Typl-HGF组试验数据是以正常对照组同时间处死大鼠的各组织匀浆为对照检测,即生理值为0的情况下的值,也就是外源基因HGF在体内的表达。Typl-HGF组大鼠处死后取胃、肝、脾、肾、大肠、小肠,匀浆后ELISA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在各组织中均检测到有HGF表达,但胃、肠组织中表达较高。
2.Typl-HGF组胃、肝、脾、肾、大肠、小肠组织匀浆后提取组织DNA后经PCR检测结果表明各组织均可检测到真核表达载体的启动子CMV片段。
3.Typl-GFP组大鼠处死后取胃、肝、脾、肾、大肠、小肠组织制成冰冻切片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在肝、胃、肠观察到较强的荧光,在脾、肾组织也观察到微弱的荧光,荧光强度在5d到7d达到峰值,以后逐渐减弱。
4.通过对比可见Typl-HGF实验组大鼠胃组织溃疡病变缩小,肉芽组织形成,毛细血管增生较明显,部分见腺体增生和神经纤维增生;模型对照组及Ty治疗组动物胃体变小,黏膜面有显著出血及溃疡,镜下溃疡明显,未见明显增生现象;正常对照组胃体大小正常,胃黏膜皱襞纹理清晰,未见溃疡及炎症反应。
结论:在大鼠胃溃疡治疗中,减毒沙门氏菌作为细胞载体以口服方式可将携带目的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相对靶向性转入胃、肠组织中,并对胃溃疡有明显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