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工程建设对区域地质环境质量影响评估研究——以厦-漳-泉城市圈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pel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以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过程中交通、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为背景,结合福建省科技厅2009度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重大工程建设对海峡西岸城市圈地质环境持续影响效应评估及地质环境修复示范区研究”课题,分析总结了重大工程建设中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国内外发展概况,并从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模型、科学量化的评估方法、计算机评估软件等多个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结论可为分析预测重大工程建设对区域地质环境影响、协调重大工程建设和保护地质生态环境的关系、减少和避免地质环境灾变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简要概括了福建东南沿海区域地质环境基本特征,分析了厦门-漳州-泉州城市圈的主要地质环境特征和地质灾害特点。   2.研究了重大工程建设对区域地质环境质量影响的评估方法及评估流程,并提出了评估指标体系。   3、采用层次分析法研究确定了各个评估指标的权重系数,提出科学量化的评估方法,并建立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估模型。   4.综述了厦-漳-泉城市圈的建设发展前景和重大工程建设概况,并以厦漳泉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为例,研究评估了该工程对区域地质环境的影响。   5.以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估模型为基础,运用Matlab和Visual Basic两种计算机语言,探讨计算机评估系统软件开发,编写重大工程建设对区域地质环境综合评估的计算机程序,并初步用于地质环境质量评估。  
其他文献
结构振动控制和桩-土-结构相互作用(PSSI)是当前工程抗震和岩土工程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围绕着带桩箱基础的高层建筑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振动控制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如
地层处于复杂的环境中,成因复杂、形成和发育存在随机性,分布的高度具有非均质性。利用有限的勘察数据成果进行非均质地层土体的物性参数的随机性描述,采用随机分形的方法得到研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全国各地的基础建设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这些基础工程在便捷人们生活及生产的同时也形成了众多的裸露边坡,从而给建设区及周边环境带来一系列问题,如
时域分析法是对结构进行风致振动分析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法进行的前提是要有一系列的风速(或风压)时程样本,而样本的获取目前可通过强风实测记录、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得到。在
酸雨腐蚀对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会造成影响,本文在本课题组相应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对酸雨腐蚀后圆、方形钢管混凝土柱在往复荷载下的力学性能和酸雨腐蚀后圆、方钢管混凝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小城镇数量最多的国家,小城镇建设作为我国发展农村经济、解决人口出路的重要渠道,战略作用不容忽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特别是日益严峻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勘察失误、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使用超限、地下工程施工以及自然灾害等原因,有些建(构)筑物在建设或使用过程中发生不均匀沉降,造成建(构)筑物的倾斜,轻者影响其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大跨空间结构越来越多的需求,使得钢结构节点的连接形式越来越多。不同截面形式连接的节点应用的也越来越广泛,其中方圆相贯的节点形式凭借受力更加合理、
岩石损伤变量的测定是岩石损伤力学分析研究的基础,岩石损伤理论付诸岩土工程实践必须解决岩石损伤检测的问题,当前国内外的岩石损伤检测方法,可将其分为结构分析方法和性能测试
钢桥是现代广泛应用的桥梁之一,它具有自重轻、跨度大、绿色环保、施工周期短等各种优点,但同时也容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锈蚀。钢桥腐蚀往往造成巨大的损失,除了一般的防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