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价值指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升华和高度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确定方向、规范引导的作用。高校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它作为我国国民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基地。因此研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助于把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培育大学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提供了理论保证。本文通过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调查和分析,来充分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以及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的原因,为解决目前大学生的价值观危机,为有效实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及参考条件。针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渗透、社会转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以及高校教育机制不健全、舆论宣传引导力度不够、教育工作者示范作用不够,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冲击等因素,包括大学生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方面都存在矛盾的情况,本文从教育机构、教育工作者以及大学生自身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从教育机构来讲,应建立健全教育机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宣传和引导作用;从教育工作者来讲,应加强自身师德建设、明确德育教学目的、贴近学生的内心和实际;从大学生自身来讲,应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同时大学生党员和干部应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综上所述,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是一个时代课题,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这样才能为高校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最终为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的繁荣富强培养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