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镇巴—紫阳地区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ooo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陕南镇巴-紫阳地区处于上扬子地块北缘与南秦岭的巴山弧形逆冲推覆系叠合部位,东西横跨扬子板块和秦岭造山带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勉略缝合带三大构造单元,该区经历了长期多体制的地质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的构造物质组成,是研究秦岭造山带发展演化的重要场所。本文在宏观掌握扬子地块和南秦岭造山带及邻区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基础上,重点收集区域有关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及其测年数据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研究区各个地层小区地层,对该区的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结构组合、以及运动学与区域构造背景方面匹配,来解剖陕南镇巴-紫阳地区的构造特征,进而对其构造演化进行分析。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研分析及室内的整理,对于镇巴-紫阳地区构造特征及构造演化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和认识。1.陕南镇巴-紫阳地区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①断裂构造表现为高角度逆冲推覆性质,组合呈叠瓦扇式逆冲推覆构造系;②逆冲推覆构造系中的褶皱主要表现为东倾西倒的同斜倒转紧闭形态;③构造叠加特征明显,褶皱、断裂表现为斜向逆冲推覆兼右行走滑性质,米仓山地层小区内的褶皱具有明显的南北向同东西向的叠加复合特征④该区逆冲推覆构造扩展方式表现为由东向西的前展式。2.现今陕南镇巴-紫阳地区构造是经历了多期多体制的地质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的构造物质组成面貌。早古生代北大巴山地区处于伸展构造环境形成一系列同倾向正断层组成的大型犁式的堑-垒构造,并发育同沉积生长断层;晚古生代褚河地层小区发生伸展作用形成深海裂谷;印支期构造反转,由伸展构造环境向挤压构造环境转换,发生陆缘碰撞造山作用,形成逆冲推覆构造;燕山期整个大巴山逆冲推覆系向南西方向大规模的逆冲推覆陆内造山,形成了现今构造格局;喜玛拉雅期逆冲推覆构造又开始活跃,使前期的逆冲推覆向前陆盆地方向继续扩展。
其他文献
本文在利用二维、三维地震、钻/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解释等理论和方法,对渤中凹陷古近系盆地的结构、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类型、沉积相
渭北隆起与秦岭造山带隔渭河断陷相邻,其构造热演化尤其是晚中生代以来的差异隆升过程一直是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盆-山”关系研究和油气勘探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采用野外
马家滩构造区带位于贺兰—银川伸展构造系、六盘山冲断构造系以及鄂尔多斯地块之间,处于极其特殊的构造位置,其形成演化是与周围各构造单元相互作用的结果,对马家滩构造区带
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沙河街组湖相碳酸盐岩发育广泛。东营凹陷、车镇凹陷、沾化凹陷等都发现了高产的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区位于沾化凹陷西南部,该区沙四段湖相碳酸盐岩沉积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储层的发育特征缺乏系统的认识。论文以现代沉积学理论和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生产测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石炭系—二叠
古地震是指保存在地质记录中的史前和历史上没有明确记录的地震(Wallace R E,1981),对于地质学家而言,地质记录永远是第一位的(林景星,2008)。古地震研究可以延长和补充短暂仪器记录
库布齐沙漠的物源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并存在周缘山脉侵蚀、就地起沙、黄河补给等诸多观点。碎屑锆石U-Pb年龄谱是物源示踪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