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绒寄甲(Dastarcus helophoroides)是迄今发现防治天牛类害虫的重要外寄生性天敌昆虫,经人工大量繁育后释放至林间控制靶标害虫,并取得了较好效果。花绒寄甲属寄生性鞘翅目天敌昆虫,主要以幼虫搜索寄主,完成捕吸式寄生,但这种寄生性幼虫的寄生选择和繁殖策略尚不清楚。本研究拟建立“替代寄主大麦虫蛹—花绒寄甲幼虫”的寄生系统,测定花绒寄甲幼虫密度、日龄、寄主体重、寄生状态和化蛹日龄等对其发育表现和羽化成虫的适合度的影响,明确花绒寄甲幼虫种内竞争、生理状态对寄生选择的影响及繁殖策略,以期为提高花绒寄甲的扩繁效率和丰富寄生性天敌昆虫幼虫的寄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比不同温度下花绒寄甲卵的孵化情况,结果表明:25℃恒温条件下,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最高,可达69.55%;30℃恒温条件下,花绒寄甲卵的孵化高峰期提前,高峰期卵孵化量最多。2.通过在不同重量的大麦虫蛹上接种不同数量的花绒寄甲幼虫,结果表明:花绒寄甲的接种密度是影响花绒寄甲幼虫发育表现和成虫适合度的最主要因素,花绒寄甲的幼虫期、茧期及结茧数量均与寄主体重和接种密度呈正相关,花绒寄甲成虫的重量、体长、体宽均与接种密度呈负相关。3.通过在不同日龄的替代寄主上接种不同日龄的花绒寄甲幼虫,结果表明:随寄主日龄的增加,花绒寄甲的幼虫期显著增加,羽化成虫的体长、体宽、体重显著降低,不同处理间茧期、羽化率间差异显著,但无明显规律。花绒寄甲的幼虫期随花绒寄甲幼虫日龄增加而显著延长,结茧率与幼虫日龄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但花绒寄甲日龄对其茧期、成虫羽化率无显著影响;随花绒寄甲幼虫日龄增加,各处理组间花绒寄甲成虫的体长、体宽及单头花绒寄甲成虫的重量存在显著差异,花绒寄甲成虫的总重与幼虫日龄呈负相关。4.通过在已被寄生的替代寄主上接种花绒寄甲幼虫,结果表明:随寄生时间的增加,花绒寄甲幼虫的寄生成功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在被寄生2 d的替代寄主上接种花绒寄甲幼虫时寄生成功率最高,为76.67%。5.通过对比不同条件下花绒寄甲幼虫的寄主资源利用率,结果表明:在幼虫日龄为1日时,花绒寄甲的寄主资源利用率最高,为75.55%。花绒寄甲的寄主资源利用率随幼虫日龄增加逐渐降低,但差异不显著,并且与替代寄主日龄关系不大。本研究通过分析比较接种密度、幼虫和替代寄主的日龄等因素对花绒寄甲寄生效率的影响发现,接种密度是影响花绒寄甲寄生效率的最重要因素,1日龄幼虫是花绒寄甲幼虫的最佳生命状态,偏好寄生新鲜的替代寄主,寄主资源利用率最高,幼虫发育表现和成虫适合度等各项指标也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组,本研究结果对利用替代寄主高效繁育花绒寄甲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丰富了寄生性天敌昆虫幼虫的寄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