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为在高温环境运动中,评价冷却背心对男大学生体温调节的影响,探究冷却背心与预防热疾病的关系,为今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方法:13名沈阳体育学院篮球专项男大学生生自愿参加本研究。每名研究对象在环境温度为33℃,相对湿度为60%的环境中完成两次运动实验。一次为冷却背心运动实验,一次为对照运动实验。运动方案是运动负荷为60%最大摄氧量的恒定负荷运动,平均运动负荷为(115.4±9.2)W,运动时间为40分钟,功率自行车转速设定为60转/分。运动过程中每分钟连续记录直肠温度,皮肤温度和心率;每5分钟记录一次主观疲劳感觉和温热感觉;运动结束后即刻测反应时。研究结果:(1)冷却背心运动实验与对照运动实验中,运动中直肠温度安静时分别为(37.18±0.07)℃和(37.10±0.09)℃,运动终止时直肠温度分别为(38.13±0.17)℃和(38.33±0.19)℃,直肠温度均为升高趋势(均P<0.05)。运动第24分钟开始至运动结束,冷却背心运动实验直肠温度升高值低于对照运动实验(P<0.05)。(2)冷却背心运动实验中,安静时平均皮肤温度为(33.68±0.16)℃,运动终止时平均皮肤温度为(34.62±0.33)℃,运动中平均皮肤温度没有显著升高(P>0.05);对照运动实验中,安静时平均皮肤温度为(34.36±0.12)℃,运动终止时平均皮肤温度为(37.05±0.27)℃,运动中平均皮肤温度为升高趋势(P<0.01)。运动5分钟开始至运动结束冷却背心运动实验平均皮肤温度升高值显著低于对照运动实验平均皮肤温度升高值(P<0.01)。(3)冷却背心运动实验与对照运动实验中,安静时心率分别为(99.00±3.88)次/分和(86.46±3.33)次/分,运动结束时心率分别为(161.92±4.47)次/分和(169.08±4.49)次/分,运动中心率均为升高趋势(均P<0.01);冷却背心和对照运动实验中,对不同时间的心率升高值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运动开始比较,运动5分钟心率开始升高;与对照实验比较,运动第5分钟开始至运动结束,冷却背心运动实验心率升高值低于对照运动实验心率升高值(P<0.05)。(4)冷却背心运动实验与对照运动实验中,安静时主观疲劳感觉均为6,运动结束时主观疲劳感觉分别为15.00±0.82和17.69±0.64,运动中主观疲劳感觉均为升高趋势(均P<0.05);从运动第5分钟开始至运动结束,冷却背心运动实验主观疲劳感觉比对照运动实验主观疲劳感觉弱,差异显著(P<0.05)。(5)冷却背心运动实验与对照运动实验中,安静时温热感觉分别为5和4.92±0.77,运动结束时温热感觉分别为7.00±0.28和7.69±0.13,运动中温热感觉均为升高趋势(均P<0.05);运动第5分钟开始至运动结束,冷却背心运动实验温热感觉比对照运动实验温热感觉弱,差异显著(P<0.05)。(6)冷却背心运动实验与对照运动实验中,运动后体重均比运动前体重减轻(P<0.01);冷却背心运动实验运动前后体重差值为(0.97±0.04)kg,对照运动实验运动前后体重差值为(1.10±0.09)kg,两种实验条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冷却背心运动实验后反应时错误率为0.05%,对照运动实验后反应是错误率为0.06%,两种实验条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在高温环境运动中,冷却背心可以减慢直肠温度的上升,增加直肠温度到达运动临界温度的时间,从而延长学生运动时间,对延长体育教学时间和增强教学效果起到积极作用。(2)在高温环境运动中,冷却背心可以降低平均皮肤温度,加快人体在运动中的散热,预防人体在高温环境运动中的热疾病。(3)在高温环境运动中,冷却背心可以改善主观疲劳感觉和温热感觉,减缓由过高热引起的疲劳,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