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确定转LMP1-mtp53基因小鼠诱发性癌前病变的器官靶向性及益气解毒方的干预效应,检测LMP1-mtp53靶基因在特异性靶器官的表达水平及益气解毒方的干预效应,探讨相互关系,为进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F3代10月龄转LMP1-mtp53基因阳性小鼠为实验材料,在以免疫组织化学法确定和Western blot技术验证LMP1-mtp53在各器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水平基础上,应用组织病理学方法分别观察实验动物鼻腔、鼻咽、舌、食管、胃、肺、肝、肾、脾、直肠组织标本,比较各器官组织标本癌前病变发生情况及其程度,确定LMP1-mtp53基因诱导性癌前病变的主要靶器官。同时,分别以益气解毒方进行干预治疗3月,观察靶器官LMP1-mtp53诱导性癌前病变的变化,为研发癌前病变的阻逆药物提供实验依据。结果1.转基因阳性小鼠均显示LMP1-mtp53基因阳性表达,而阴性对照动物均为LMP1-mtp53基因阴性表达。2.生理盐水处理的10只转基因阳性组小鼠中,7只出现鼻咽和或鼻腔癌前性病理改变,癌前病变发生率为70%(7/10),而其他器官均未出现类似病理变化。平行对照的转基因阴性组小鼠各器官均没有出现类似的癌前病变,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药处理的转基因阳性组10只小鼠中,仅1只小鼠鼻咽出现癌前性病理改变,癌前病变率为10%(1/10)。与生理盐水处理的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转基因阳性组小鼠中,鼻咽黏膜上皮细胞LMP1基因表达活性最高,其次为鼻腔、肺、胃,在舌,肝、肾、大肠、脾的表达均较低;p53基因表达活性也以鼻咽黏膜上皮细胞最高,其次为鼻腔、大肠和肺,在舌、肾、肝、脾中表达均较低。经中药处理后,转基因阳性组动物鼻咽黏膜上皮细胞LMP1一mtp53基因活性表达水平明显下降。这种活性分布趋势与靶器官癌前病变的发生趋势基本一致。结论1.转基因阳性小鼠体内能检测出外源性mtp53基因和LMP1基因的表达,表明了转基因小鼠靶基因的成功转入。2.转基因阳性小鼠鼻咽和鼻腔黏膜上皮细胞中出现癌前病变,而其他各器官组织细胞均未出现类似病理改变,提示转LMP1-mtp53基因诱导的癌前病理变化靶器官为鼻咽和/或鼻腔黏膜上皮,LMP1-mtp53具有诱导鼻咽和/或鼻腔黏膜上皮细胞转化的效应。3.益气解毒方具有抑制LMP1-mtp53在靶器官组织中的表达活性和逆转转LMP1-mtp53基因小鼠鼻咽和/或鼻腔黏膜上皮细胞癌前病变的效用。4.本研究结果为鼻咽癌前病变与LMP1-mtp53基因的相关性提供了实验依据,为今后的相关机理研究提供了有用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