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条”“段”“节”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ayu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词是汉语的一大词类,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翻阅对外汉语教学大纲与教材,在编排上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近义量词,几乎没有涉及。论文以“条”“段”“节”三个量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这组名量词在语用、语义上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帮助二语学习者提高辨别三个词语的能力,提醒教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还为近义名量词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方法上的借鉴意义。通过对三个量词与名词搭配的调查和研究,得出了三者主要的语义特征总表。三个量词最显著的特征是:皆表示“长条状事物”,量词“条”强调“整体性”,量词“段”强调“部分性”,量词“节”强调“独立性”。量词“条”和“段”皆有“自然性”,量词“段”和“节”皆有“成段性”、“曲艺文史相关性”。又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三个量词在语用环境中的差异是:量词“条”具有鲜明的形象色彩和伴随性评价意义;量词“段”突出级差的感情色彩;量词“节”展现了成段均匀的色彩意义。我们通过考查三个量词的本体研究和偏误分析,提出了分层次教学的具体建议:初级阶段树立明确的名量词搭配概念,中级阶段要由表及里深入的对比分析,高级阶段则应活学活用并注重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同时,提出了有关近义量词的五个教学策略,分别是:歌谣教学法、特设情境教学法、因“母”施教、对比教学法和“溯源寻根”。以期对之后有关近义名量词的对外汉语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采用地下垂直埋入钢管收集土壤淋溶液的方法,在江苏宜兴对水稻生长季节内稻田土壤中P向下迁移作了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淋溶液中P的浓度、渗漏速度以及P的淋溶量测定几个方面.
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几年的电子信息行业呈跳跃式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然而,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的教育却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难以满足社会对电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