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保护财产安全、增强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防范和杜绝舞弊与职权滥用等失当行为以及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管理机制。根据组织发展规律,理论界目前普遍赞同的一种企业生命周期的划分方法是,将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三个阶段。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运营规律。对于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需要管理层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以确保内部控制有效性。本文将企业生命周期、管理层风险偏好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三者结合起来,以企业不同生命周期作为切入点研究管理层风险偏好与内控有效性的相关性,从而针对企业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合理的高管风险管理策略。本文主要选取2012-2014年深沪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106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管理层风险偏好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以及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管理层风险偏好对内控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全样本情况下,管理层风险偏好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的负相关。进一步,在成长期管理层风险偏好对内控有效性的负影响大于成熟期,而衰退期管理层风险偏好对内控有效性的影响又大于成熟期。为此,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首先,管理者要树立内部控制的管理理念,提高对内控重要性的认识,这样才能确保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规范功能的真正发挥。其次,就本文的结论而言,管理层风险偏好是影响内控有效性的因素之一,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管理层要根据其阶段特征来合理制定企业发展策略。在成长期,管理层应该控制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不能因此而触及内部控制制度约束。当企业发展进入成熟期,企业既要在保证原有市场份额,又要不失时机地开发新的市场。这要求管理者正确对待各种投资风险,在制定计划的同时也要制定各种风险预警机制。当企业步入衰退期,管理层要对周围环境保持一个清醒的认识,抓住能给企业带来转机的机遇,使企业生命周期得以再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