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小麦品种上麦蚜及其寄生蜂的发生动态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蚜是小麦上的重要害虫,属昆虫纲半翅目科,我国主要有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和麦无网蚜4种。麦蚜为害时不但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还传播麦类病毒,严重影响小麦的经济效益,因此,对蚜虫进行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挖掘抗蚜性较强,对寄生蜂影响较小的小麦种质资源,本试验针对麦蚜及寄生蜂的发生动态,从河南省当前种植的小麦品种中选取了50份有代表性的小麦品种进行研究,探讨了利用抗蚜品种和天敌保护相结合的育种方法,评价了麦长管蚜及其寄生蜂在不同抗性品种上的发生动态,为优化当前抗蚜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对试验田麦蚜群体结构的统计和分析可知,2014年试验田发生的主要麦蚜种群为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和麦二叉蚜,其中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为害较为严重。4月中旬以前以麦长管蚜为主,占总体麦蚜量75%以上,4月下旬禾谷缢管蚜大量发生,5月初发展成为优势麦蚜种类,并大大超过麦长管蚜。通过对不同小麦品种上麦蚜的发生动态分析可知,麦长管蚜在小麦生长前期发生严重,从4月上旬开始大量发生,4月10日左右达至顶峰,4月22日后大大减少;并且不同小麦品种上,其发生的高峰期大概一致,集中在4月4日到4月14日左右。禾谷缢管蚜在小麦生长前期为害不明显,5月以前不构成优势麦蚜种群,从5月上旬开始大量发生,5月12日左右达到顶值,5月15日逐渐减弱;且在不同小麦品种上发生的高峰期也比较一致,大概集中在5月8日至5月15日左右。通过进行不同小麦品种抗蚜性鉴定可知,对于鉴定的50份材料,总体抗麦长管蚜情况为:无免疫品种,抗蚜品种29份,感蚜品种21份。高抗品种1份,为郑麦9023,抗蚜指数达到0.228;达到中等抗性以上的有16份,占总鉴定材料的32%;抗性较好的材料为郑麦9023、郑农17、烟农24、济麦17等。总体抗禾谷缢管蚜情况为:无免疫品种,抗蚜品种33份,感蚜品种17份。高抗品种16份,占鉴定材料的32%;中抗品种13份,占鉴定材料26%;抗性较好的品种有宁春4号、扬麦21号、宛黑064、邯麦13号、中麦13、晋麦990、存麦1号、郑农17、丰抗38、临远8号、徐麦27、周麦22、内麦11、鄂麦25等。不同小麦品种对不同麦蚜表现出不同抗性,同时能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表现出抗性的材料有16份,占总鉴定材料的32%;只对麦长管蚜或者禾谷缢管蚜有抗性的材料有30份,占鉴定材料的60%;对麦长管蚜和禾谷缢管蚜均没有抗性的材料有4份,占鉴定材料的8%。由此可知,试验田小麦抗蚜性整体良好。研究发现,麦蚜天敌有多种。蚜茧蜂在麦蚜上的寄生都较少,寄生出现时间晚,寄生率偏低,且不同品种上寄生规律不明显。麦长管蚜上,寄生高峰开始于4月14日;禾谷缢管蚜上,寄生时间也较晚,但寄生率略高于麦长管蚜,且寄生蜂在抗蚜品种上的寄生活动开始时间早于感蚜品种,可有效控制麦蚜的发生。
其他文献
由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 CTV)引起的柑橘衰退病是严重危害柑橘产业的主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柑橘产区。随着我国柑橘品种结构调整,加大了柚类和甜橙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