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英书学观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125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末民国时期的张伯英不仅是一位享有时誉的书法家、风格清逸的诗人、涉猎广泛的收藏家、功绩卓著的方志学家,更是一位学识渊博的碑帖学家。张伯英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以书法、碑帖鉴藏为时人所重。在书法方面,张伯英碑帖并取,南北兼收,取众家之长而自成一体,道劲浑厚,古朴自然,既具传统功力,又富有创新精神,以行书、楷书最为著名。在碑帖鉴赏方面,张伯英眼光独到,方法多样,评鉴精当,为收藏家所叹服。张伯英著作甚丰,涉及地方志、诗歌、书学研究等诸多领域,而书学著作数量最多,成就也最大,多次被学者引用。   本文首先通过对张伯英生平的梳理,突出了书法实践与碑帖鉴藏活动在其一生中的特殊意义。其次,对张伯英书法及其书学著作的论述,从而展示张伯英的书法风格、艺术成就以及书学著作的基本概况。再者,从张伯英书学观形成的时代背景、家学渊源和书法鉴藏这三个方面对张伯英书学观的成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进而对张伯英书学观的形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笔者将张伯英书学观归纳为学书观、审美观、帖学史观这三个方面,并结合张伯英的书法实践以及这时期的书法背景,以传统书论作为参照,从“以古为师”、“学书重在得笔”、“工夫与学养并重”、“刻帖起源于唐代《弘文馆本十七帖》”等八个方面对其书学观进行全面的剖析。本文认为,张伯英的书学观充分体现了清末民国时期碑帖融合这一书学潮流,而张伯英本人则在一定程度上又推动了这一书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张伯英书学观的研究,突出了他书学理论的价值,让世人对其书法及书学思想有全面的认识,旨在对当代书法的发展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在国内的现代设计史研究中,新中国成立到“文革”结束前这段时期缺少足够的关注,设计现象和内在动因都通常被概括为抽象和模糊的历史面貌,鲜见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解读。本研究
期刊
北宋时期花鸟画的“写生”观念是在对自然对象观察细致,了解其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画家用艺术的手段再现自然对象的形体特征,从而充分展示了对象生动活泼的自然美,以及这种美带给我
在封建社会,皇后不仅是皇帝的妻子,也是一种文化符号和地位象征。在近年热播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皇后一直作为关键性人物角色形象出在现于电视荧屏上。本文从传统历史文化、
期刊
本文以常州梳篦产业为例,在对企业走访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加以剖析,和一线工人、市场销售人员、专业学者充分讨论,研究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常州梳篦产业如何发展壮大,从而
期刊
医疗剧是指立足于医疗行业,以医院或诊室为背景,以一个或几个主要医生为主线贯穿全剧,通过展示医生这一群体的日常生活状态、工作状态,再现医护人员的职业风范和道德准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