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C3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hk19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简称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世界上肝癌高发区之一,发病率为20.37/10万,位于常见肿瘤的第3位。2002年全球最新统计,肝癌发病率在常见癌症中排行第6,而病死率则排第3位,每年发病人数为62.6万例,新增5.7%,共有59.8万例死亡,其中82%的病例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占55%。虽然目前临床上可用于治疗肝癌的手段比较多,包括手术切除、肝移植、血管介入、消融技术、放化疗等,且在肝癌的药物治疗上取得重大突破,手术切除仍被公认为肝癌获得根治的最好手段。但即使是根治性切除,5年内仍有60~70%的病人出现转移复发,而局部治疗的转移复发率更高。抗肿瘤转移复发的治疗已成为提高肝癌生存率的关键。因此,寻找预测肝癌转移复发倾向、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肿瘤标志物是目前肝癌研究的重点及热点内容,也是肝癌防治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GPC3(Glypican-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又称MXR7、OCI-5、GTXR2-2)蛋白是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HSPG)家族中的一员。GPC3的突变导致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失去平衡,可能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GPC3还可结合肝素结合型蛋白如细胞粘附分子、基质成分、生长因子、酶和酶抑制物,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粘附和迁移等过程,还可能参与抑制或调节大部分中胚层组织和器官生长的过程。目前研究发现GPC3参与Wnt、Hedgehog (Hh)、FGF、IGF、BMP、SMAD、TGF-β等多个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的调节。研究发现GPC3在肝细胞癌、大肠癌、恶性黑色素瘤、Wilms瘤、成神经细胞瘤和肝胚细胞瘤高表达,而在肺腺癌、卵巢癌、乳腺癌、间皮瘤中表达显著下调,提示GPC3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多种肿瘤特异性标志物。 本研究拟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PC3蛋白在人体常见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并分析GPC3蛋白在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对肝细胞癌组织中GPC3蛋白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相关分析,同时结合临床随访资料回顾性分析GPC3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寻找监测肝细胞癌转移复发及评价预后的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初治肝细胞癌患者、肝细胞癌术后患者及其他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GPC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肝细胞癌与其他肝脏疾病以及肝细胞癌手术前后GPC3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GPC3蛋白作为肝细胞癌疗效评价生物标志的可行性;为GPC3作为肝细胞癌的诊断、疗效评价、术后监测、预后判断及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方法: 1.GPC3蛋白在人体常见恶性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PC3蛋白在人体常见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应用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PC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PC3蛋白表达水平有无差异。 2.GPC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PC3蛋白在61例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GPC3蛋白表达水平与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GPC3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建立COX回归模型,对各项指标与生存期的关系进行单因素或多因素统计分析。 3.GPC3蛋白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为探讨GPC3在肝细胞癌患者治疗转归中的意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GPC3蛋白在肝细胞癌患者初治及术后、肝炎及肝硬化等对照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比较各组间血清GPC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对肝细胞癌患者血清GPC3蛋白表达与血清AFP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对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GPC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清AFP表达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 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间GPC3蛋白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的比较分别进行X2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以X2检验和Fishers精确概率法对GPC3蛋白高表达率与肝细胞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对GPC3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进行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各项临床病理参数与生存期的关系进行单因素或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各组间血清GPC3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以及手术前后血清GPC3蛋白和血清AFP的比较分别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以P<0.05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 1.GPC3蛋白在人体常见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分布和表达情况。 GPC3蛋白在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卵巢癌、肾癌、宫颈癌、肝胆管细胞癌组织中无表达。GPC3蛋白在食管鳞癌及肺鳞癌组织中弱表达。GPC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表达率为66.7%,其中55.6%为高表达。另外,在2例癌旁慢性浅表性胃炎及1例癌旁慢性肝炎发现GPC3蛋白表达,而在其他癌旁组织中未发现GPC3蛋白表达。肝细胞癌组织GPC3蛋白表达率及表达强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 2.GPC3蛋白在肝细胞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GPC3蛋白在肝细胞癌细胞胞浆及胞膜中表达,表达率为63.9%,其中52.5%为高表达,各级表达所占比例分别为:“-”占36.1%(22/61),“+”占11.5%(7/61),“++”占13.1% (8/61),“+++”占39.3% (24/61)。GPC3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HBsAg、血清AFP、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而与肝硬化、病理分级、TNM分期及转移复发存在相关性(P<0.05)。GPC3蛋白高表达肝细胞癌患者较低表达患者术后发生转移复发的优势比为3.214。随访发现GPC3蛋白高表达肝细胞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7.0个月,GPC3蛋白低表达肝细胞癌中位生存时间为41.0个月。GPC3高表达肝细胞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显著低于GPC3低表达患者(P=0.003<0.05)。将GPC3蛋白表达水平及各临床病理参数与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PC3蛋白表达、血清AFP、肿瘤大小、转移复发和TNM分期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P值分别为:0.004、0.015、0.047、0.000、0.023)。多因素分析发现GPC3蛋白表达、血清AFP、肿瘤大小和转移复发是影响肝细胞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P值分别为:0.030、0.004、0.022、0.000)。 3.GPC3蛋白在肝细胞癌血清中的表达。 GPC3蛋白在肝细胞癌初治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肝细胞癌术后组及对照组:进一步分析发现肝细胞癌患者血清GPC3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AFP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肝细胞癌术后血清GPC3蛋白表达水平较术前下降的患者占阳性表达者的66.7%,且在4例血清AFP阳性患者中,3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血清AFP及GPC3蛋白均出现明显下降,另有1例肝细胞癌患者术后血清AFP下降不明显,而其术后血清GPC3蛋白表达水平升高。 结论: 1.GPC3蛋白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在多种肿瘤组织中低表达或无表达,提示GPC3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特殊意义,值得进一步探讨; 2.GPC3蛋白在肝细胞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高表达,而在肝炎、肝硬化、肝胆管细胞癌、转移性腺癌等患者组织及血清中低表达,提示GPC3有可能作为对肝细胞癌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参考价值的生物标志; 3.GPC3蛋白表达与肝硬化、病理分级、TNM分期及转移复发相关,且GPC3蛋白与肝细胞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GPC3蛋白高表达肝细胞癌患者发生转移复发的风险显著升高,提示GPC3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GPC3有可能作为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监测及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4.GPC3蛋白在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术后出现降低,且其与血清AFP水平手术前后的变化基本一致,提示GPC3可能成为独立的评价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疗效评价的血清学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1.通过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梗死面积的测定和心肌细胞凋亡的检测,观察七氟烷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2.通过Western Blot法半定量分析七氟烷预处理前后心肌细胞内抗凋亡因子Bcl-2及半胱天冬蛋白酶Caspase-3的蛋白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七氟烷预处理的保护机制。方法实验一雄性成年SD大鼠32只,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平衡30 min后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
目的: 通过测定在体动物脑组织亚细胞中凋亡蛋白Smac/Diablo (第二个线粒体源的caspase激活物/低等电点的IAP直接结合蛋白)、caspase-9的表达,进一步了解在新生大鼠HIBD后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