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帆蚌碳酸酐酶基因与珍珠颜色和珍珠形成相关初步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xuelip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角帆蚌是我国广泛用于育珠的淡水蚌,探索珍珠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的生产实践意义。本实验从其转录组库中筛选获得一个碳酸酐酶基因的部分序列,通过RT-PCR和RACE法获得了HcCA3(carbonic anhydrase 3 in Hyriopsis cumingii)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通过组织特异性表达、珍珠形成中各组织的表达、RNA干扰、荧光原位杂交和western blot技术对HcCA3基因表达和功能进行了探索。1.三角帆蚌HcCA3基因的cDNA克隆和结构分析通过RT-PCR和RACE法获得一个碳酸酐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命名为HcCA3,GenBank为KX181539。该基因全长为1628bp,包括3’非翻译区(3’UTR)511bp,5’UTR为65bp,开放阅读框(ORF)1053bp,编码氨基酸350个。该蛋白包括一个碳酸酐酶结构域和一小段低复杂度区域,N端有一个信号肽序列,由19个氨基酸组成,无跨膜结构,具有糖基化位点4个以及磷酸化位点6个。多重序列比对表明三角帆蚌HcCA3与其它物种的碳酸酐酶序列的相似度为24.15到46.61%,同时具有三个Zn2+位点,我们推测Zn2+的存在是HcCA3蛋白发挥功能的关键。2.三角帆蚌HcCA3基因的荧光定量表达分析组织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HcCA3基因主要在三角帆蚌的后端缘膜、前端缘膜和中央膜中表达,其他组织几乎无表达量。在白色蚌和紫色蚌外套膜中,HcCA3基因表达量最高出现在后端缘膜,前端缘膜表达量次之,中央膜表达量最低。在紫色蚌中,后端缘膜表达显著高于前端缘膜,白色蚌中两者之间的表达差异不显著。在紫色蚌中前端和后端缘膜以及中央膜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白色蚌中对应部位。推测HcCA3基因参与了贝壳的形成,同时与珍珠层的颜色形成相关。qRT-PCR检测插片后HcCA3基因在前端和后端缘膜、中央膜、珍珠囊、斧足、鳃和肠的表达,结果表明HcCA3基因在后端和前端缘膜以及珍珠囊中表达趋势类似,均先下降后升高,最低点分别为24 h、96 h和7 d;中央膜的表达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表达在3 h。推测该基因参与了珍珠的形成,且外套膜不同部位在珍珠形成过程中它们具有某种互补的作用。斧足,鳃和肠中分别在28 d、12 h和24 h表达量显著增高,其他时刻表达量很低,这些非矿化组织的表达出现突然性的增高,可能是因为生物体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组织间需要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某些生理过程。3.三角帆蚌HcCA3基因荧光原位杂交、western blot分析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杂交信号主要出现在缘膜的外表皮细胞以及边缘膜的外褶和中褶的内外表皮细胞内,推测该基因同时参与了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的形成。原核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的重组蛋白一部分以包涵体存在,另外部分以可溶性蛋白存在。通过构建重组载体、表达和纯化蛋白,动物免疫以及抗体的纯化获得HcCA3多克隆抗体,对三角帆蚌各组织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HcCA3主要表达于后端和前端缘膜、中央膜,与荧光定量结果类似,推测其参与了三角帆蚌的生物矿化。4.三角帆蚌HcCA3基因的RNA干扰分析RNAi预实验筛选三条目的基因干扰链,其中干扰链siRNA-HcCA3-1的干扰效果最好;同时筛选了4条阴性对照链,发现HcCA3基因在注射不同的阴性对照链的各个组织中的表达均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性下降,并没有筛选到合适的阴性对照链。在RNAi正式实验中,随着累计注射干扰链siRNA-HcCA3-1,HcCA3基因在后端和前端缘膜内的表达出现了相似的特征,12 d出现了敲降作用(分别为对照组的28%和30%),HcCA3基因在中央膜中表达从12 d开始显著下降(为对照组的84%),18 d为对照组的76%。为进一步研究HcCA3功能提供基础。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胚胎干细胞(E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其中向生殖细胞分化的能力使得其备受关注,对ESC进行转基因修饰可以使其分化为生殖细胞。DAZL基因在生殖细胞发育早期至配子产生的过程中持
内蒙古绒山羊是内蒙地区的特色家畜品种,除了其优良的产绒性能,山羊肉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目前对其肉质基因调控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肌肉相关基因miR-1、miR-133、miR-
期刊
铬是机体必需微量元素,是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主要活性成分,能间接通过胰岛素调控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代谢。而且它是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可促进机体的免疫功能。丙酸铬
期刊
岁月匆匆,我成为镇江的一员,已有31个年头.在镇江的实际工作和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我逐步加深了对镇江、对东乡的认知.《金山》杂志刘玉英同志约我写写镇江东乡,那我就写一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