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他者的世界——新华村外来手工艺学徒群体的民族学考察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eun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器工业时代的来临,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手工艺传承具有“家族传承”,“传男不传女”等方式,多重因素的影响使传承出现后继乏人状况,并随时代变迁,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技术在历史长河中销声匿迹。但在云南省大理州新华白族村,仍然可以见到传统的手工劳作,且打破了传统的手工艺传承制度,在“家族传承”的基础上出现了“亲戚(朋友)传承”、“师徒传承”、“授课传承”等多种方式。伴随新华村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外来手工艺学徒走入新华村,跨入手工艺学徒的行列,此群体中,包括白族、汉族、彝族、藏族、傣族等民族,他们何时出现于新华村,以何种方式融入新华村,为何甘愿背井离乡齐聚于此,新华村有何魅力让他们驻足,他们在陌生的地方怎样学手工艺、出师后如何自立等,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文以外来手工艺学徒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系统的考察,分析他们到新华村学艺的目的,如何学艺,如何走进新华白族村群体等问题,并结合典型案例,在结构—功能论框架下给予阐释,展示一种别样的手工艺传承方式,一群特殊的手工艺学徒群体的生存状态。   全文共分三部分:导论、主体和结语。   导论主要交代选题的目的及意义,前人对此的研究及相关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首先对新华村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宗教概况、风俗习惯及特色产业等背景进行简单介绍,其次,对新华村手工业进行历史追溯,再次阐述旅游业兴起后的新华村手工业概况,以对后文的进一步阐述作铺垫。   第二章主要通过对学徒群体及师傅进行参与观察、问卷调查及访谈方式来了解学徒群体的基本情况,如学徒的来源地、民族、年龄、性别、学徒数量分布等,以及他们来新华村拜师的目的、师傅收徒弟的条件、拜师的仪式、师徒间的关系、学艺过程、学徒学艺前的经历对他们手工艺创作的影响,学成结束后,他们的去向等等。   第三章以学徒群体为主线,分析他们进入新华村后,作为外地人,他们的生活情况及与当地人的接触方式、相处状况,新华村村民及师傅对他们的态度,人们对学徒艺术品的认同度等,以讨论学徒群体如何与当地人的互动及相互影响。   最后一部分为结语。通过对新华村存在大量学徒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后,探究新华村传统社会结构如何影响人们,而学徒群体如何发挥能动性适应并形塑社会结构,最终达到结构与能动性相辅相成、融合为一。
其他文献
本研究拟从文化变迁的视角对达斡尔族双语教育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进行解释,主要的分析工具是历史学和人类学的理解——解释范式.具体采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等方法,
学位
本文以疏勒县巴仁乡打工妹为个案,运用劳动力转移理论和社会性别理论,通过文献查阅法、对比分析法、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度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巴仁乡打工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绿色、健康、文化、崇尚自然等成为生活方式的主要理念.人们越来越重视休闲活动的方式和质量.街心公园作为居民进行休
内蒙古天主教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与其它子系统紧密相连的同时,也会呈现出独特的特征,而这些特征是必然受与本土文化长期不断的相融碰撞影响。因此,天主教传入内蒙古之后,对本土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红色旅游的热潮兴起于2004年12月底《2005年一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颁布实施,如今已经迈入第九个发展年头。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渐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