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高血压病证型与危险分层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不同证型危险分层因素的差异性,为高血压病辨证分型标准化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 资料与方法:本研究选择176例EH患者(男80例,女96例),平均年龄67.93±0.81岁(33~85岁),并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经中医辨证分型将患者分为四型:肝火亢盛、阴虚阳亢、痰湿壅盛、阴阳两虚(其中:肝火亢盛证26例,阴虚阳亢51例,痰湿壅盛54例,阴阳两虚45例),通过对不同证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年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糖耐量试验(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尿液分析、24小时尿蛋白定量、C—反应蛋白、超声心动图及IMT及相关临床情况等高血压危险分层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 结果: 1、在各证型组之间血脂的比较中,痰浊中阻证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最明显,与其他三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2.在各证型组之间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的比较中,痰浊中阻证发病率最高,与其他三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3、在各证型之间IMT及斑块数目的比较中,痰浊中阻证IMT及斑块数量较其他三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在各证型之间左心室肥厚发病率的比较中,阴阳两虚证左心室肥厚发病率较其他三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在各证型之间血肌酐及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的比较中,阴阳两虚证血肌酐及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均较其他三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在各证型之间并存临床情况的比较中,痰浊中阻证伴冠心病、脑梗死及短暂性脑血管缺血发作的比例较其他三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阴阳两虚证伴高血压肾病及充血性心衰的发病率高,与其他三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结论: 1.LDL-C升高及伴随“代谢综合征”可望作为痰浊中阻证辨证的客观化指标。 2.痰浊中阻证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特点,IMT数值增加及斑块的形成可以作为痰浊中阻证辨证的客观标准,因此高血压病伴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可望作为痰浊中阻证辨证的参考指标。 3.血肌酐及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可望作为阴阳两虚证辨证的客观化指标。 4.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左心室肥厚。而阴阳两虚证左心室肥厚严重,引起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伴随充血性心衰发病率高,因此高血压病伴充血性心衰可望作为阴阳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