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榆科朴属植物小叶朴为珍贵的园林树种之一,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与经济价值,并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树种之一。但由于小叶朴种子的深休眠特性导致种子催芽难,出苗率低等问题,给实际林业生产带来很大的不便。也造成了小叶朴在我国东北许多地区推广难的问题。本课题以小叶朴种子为材料,采用不同药剂浸种,不同温度处理以及不同光照时间处理等条件下,观察小叶朴种子的萌发情况。并使用不同的贮藏方法对小叶朴种子进行贮藏。且采用包衣播种法与常规播种法进行对比。研究了贮藏时间与方法、破壳处理、光照处理、水分、药剂处理等因素对其萌发的影响,探讨小叶朴种子休眠及萌发特性。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1.小叶朴休眠属于外源性休眠与内源性休眠相互作用而成的综合性休眠。采用浓度为98%的浓硫酸浸种30min可有效解除小叶朴种子种皮带来的机械障碍与透性障碍。但仅靠浓硫酸浸种不能打破小叶朴种子的休眠,种子依旧无法萌发。2.在浓硫酸浸种的基础上,再使用赤霉素浸种可解除种子休眠。当赤霉素浓度达到400 mg·L-1时,小叶朴种子的萌发率达到最高,为27.7%。但当赤霉素浓度当600 mg·L-1时,小叶朴种子的萌发率开始呈下降趋势。说明小叶朴种子的萌发率并不是一直随着赤霉素浓度的增长而增长。使用萘乙酸浸种也可解除种子休眠,但成效有限。细胞分裂素浸种处理的对小叶朴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微弱,40 mg·L-1发芽率最高,但也仅有1.7%。3.种子在经过浓硫酸与赤霉素浸种后,对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光照处理。结果发现,放在黑暗条件下处理的小叶朴种子萌发率均高于有光照的种子。且种子的萌发率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24h光照下的种子发芽率比0h光照下种子的发芽率低21.4%。说明光照对小叶朴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小叶朴种子为嫌光种子。4.小叶朴种子在恒温处理的条件下不易萌发。在昼夜变温处理(0℃12h+25℃12h)的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率有所提高。尤其是种子在经过低温贮藏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昼夜变温处理。试验中,种子在冷藏120d后再进行昼夜变温处理发芽率达到最高,为57.5%。5.低温层积处理有利于小叶朴种子的萌发。种子在低温层积120d后再进行播种后,萌发效果较理想。综合层积的效果要好于自然层积。在冬季,将小叶朴种子在室外层积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播种,可降低播种成本,对于林业生产来说是一个良好的选择。小叶朴种子最佳的萌发温度为25℃-30℃之间。6.小叶朴种子在干藏的条件下条件下均不萌发,说明小叶朴种子安全含水量高,不适宜干藏。在室温湿藏的条件下亦不萌发,在低温湿藏的条件下可萌发。小叶朴种子的最佳贮藏方法是低温湿藏。7.包衣播种法有利于促进小叶朴种子的萌发。采用包衣播种法播种的小叶朴种子萌发率要高于常规播种法。且出苗时间也提前于常规播种法的种子。综合层积120d后再采用包衣播种法,种子的发芽率为63.3%,在相同的时间内(120d),比目前林业生产中采用的直接播种法的种子发芽率高63.3%,同时也为本论文试验研究发芽率的最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