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检测方法的建立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n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一类能引起一种叫做耶尔森氏菌病(Yersiniosis)的人兽共患病的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它不但能够感染猪、牛、羊等各类动物,而且被感染的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也携带该菌,从而污染人类食用的食品、水源等资源,导致人类发生呕吐、腹泻等不适症状,严重者甚至能够威胁到生命。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我国牛羊主产地区的牛羊养殖环境、屠宰加工过程及鲜乳采样,分离与鉴定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快速筛查和分离流行菌株,分析并确定优势病原种类、流行血清型及基因型来揭示牛羊养殖、屠宰和牛奶生产过程中该菌的流行与传播规律,并建立适用于现场检测的方法,为牛羊养殖和屠宰中该菌的防控提供重要依据。1、对2018-2020年我国牛羊主产区牛羊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进行病原特征研究。对来自于6个地区的2291份样品进行分离培养、PCR鉴定、玻片凝集以及药敏试验,以掌握其感染情况、毒力基因型和血清型的分布以及耐药情况。结果表明,在2291份样品中,共分离出该菌109株,总检出率为4.76%,其中辽宁地区检出率最高(20.42%),并且各类检测地区的检出率差异显著(χ~2=288.153,P<0.01),各类检测样品的检出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734,P>0.05)。在本次分离菌株中,ystB基因作为优势毒力基因,O:5,27作为优势血清型,并且菌株对红霉素、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与头孢噻吩的耐药率均为100%,对多粘菌素B以及氟苯尼考的敏感率均为100%,分离菌株多重耐药率较高,建议加强对耐药性的监测与管理。2、针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高度保守性基因foxA以及3种染色体毒力基因ail、ystA、ystB设计并合成引物,建立一种多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鉴定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同时判断其是否具有致病性。利用单重PCR方法与本实验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145株可疑菌株进行检测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特异性比较强,重复性良好,灵敏度高,对ystA、ail、ystB以及foxA基因的最低检测限依次为3×10-3 ng/μL、3×10-3 ng/μL、1.8×10-3 ng/μL和3.2×10-3 ng/μL。对145株可疑菌株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中38株只含有foxA基因,71株含有foxA和ystB基因,未检出含有ail和ystA基因的菌株,与单重PCR结果一致。该方法可一次性检测4种基因,较单重PCR方法更省时省力,对于含有不同毒力基因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快速检测具有重大意义。3、为了进一步检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以其毒力基因ail建立了一种无需大型仪器、方便快捷的核酸可视化生物检测方法—RPA-SYBR Green I,该方法将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PA)与荧光染料SYBR Green I的可视化相结合。将反应温度、引物浓度等一系列条件进行优化后,最终确定该反应的最佳温度为39℃,引物浓度为0.12μM,该方法可在大约20分钟内(从基因组提取到肉眼观察结果)完成对靶基因的检测。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特异性比较好,最低检测限是10~4 CFU/mL,与普通PCR一致。运用该方法与普通PCR共同鉴定了5个加标肉类样品和15个的实际肉类样品,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一致性为100%。RPA-SYBR Green I是一种可视化、便利化、适合于现场快速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在临床与现场检测方面将会有重大的应用价值与意义。4、本实验进一步以毒力基因ail为目的基因,将RPA等温扩增反应与QDNBs和McAb的偶联物作为检测探针形成的量子点免疫层析试纸条相结合,实现体温触发以及快速可视化检测。所建立方法的最佳C线划膜浓度为1mg/mL,T线划膜浓度为0.5 mg/mL,最佳上样缓冲液为含有0.25%Tween 20的10 m M PB溶液,最佳QDNBs-McAb用量为2μL,最佳引物浓度为0.12μM,RPA反应时间为5 min,反应温度为手心温度(35-36.5℃),该方法可在大约10分钟内(从基因组提取到肉眼观察结果)完成对靶基因的检测。最低检测限为9.6×10~3 CFU/mL,所建立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0.144x-0.5098,相关系数R~2=0.9863。加标样品中,牛肉与猪肉样品在加标浓度为1.92×10~4 CFU/mL时回收率为42.19%-48.43%,而加标浓度为9.6×10~6 CFU/mL和9.6×10~8 CFU/mL以及鸡肉各加标浓度的回收率范围为92.71%-108.85%。在15份实际肉类样品中,仅检测出1份猪肉样品为阳性,该结果与普通PCR一致。所建立的方法无需使用大型仪器,操作简单,即使非专业人员也可轻松操作,这对于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现场快速检测以及家庭自主检测具有重大意义。综上所述,本研究完成了对我国牛羊主产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病原特征的调查,总结并分析了流行与传播规律,并建立了3种检测方法,为动物养殖与食品安全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防控与净化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其他文献
在660MW超临界W火焰锅炉上开展了工业试验,研究了尿素法SNCR投运对锅炉热效率、NOx排放、SCR入口烟道截面NOx分布及炉内烟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SNCR系统喷入炉内的水汽化吸热是导致锅炉热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喷入炉内水流量增加1.0 t/h,锅炉热效率降低约0.05个百分点;稀释水流量影响尿素溶液在炉内的雾化和分配效果,在尿素用量相同条件下适当增加稀释水流量,SNCR脱硝效率会显著提高
在强激光场中,原子分子可以发生量子隧穿电离,而电子隧穿是否需要时间是一个基本的量子力学问题,飞秒分辨乃至阿秒分辨的超快物理技术的发展为研究隧穿时间提供了新方案。目前关于隧穿电离时间的研究仍然有很大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存在隧穿电离时间,另外一种认为隧穿电离是瞬时的。本论文应用能量分辨阿秒钟方案对电子隧穿时间问题展开了实验研究。本论文基于冷靶反冲离子动量成像谱仪(COLTRIMS),利用40fs的椭圆偏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xcited 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ESIPT)是指分子被激发到激发态后,激发态分子内质子从给体转移到受体的过程。对分子的ESIPT特性进行探究有助于人们认识其微观机制,设计和开发新型发光材料。我们分别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方法对分子进行计算,研究取代基位置和溶剂极性对2-(2’-hyd
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于197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同时代的游戏》总括了其作品《万延元年的足球队》(1967年)至《替补队员手记》(1976年)等一系列70年代宏大的创作主题。借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同时代的游戏》对于我是一次根本性的创作”、“是我成为小说家之后的第三次转折点”[1]。由此可知该作品同时蕴含着大江健三郎崭新的文学见解,预示了之后80年代创作主题及手法的新尝试,拥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价
目前,中职语文教材中小说的篇幅大多为一个单元。但仅仅一个单元的小说,对中职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因为中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高难度,加之小说超长的篇幅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使得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难度颇高,枯燥和乏味是中职语文课堂小说章节讲解过程中的主要现象。如何有效激活中职语文课堂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小说的兴趣,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中职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媒介,是每
期刊
在国家大力推行医疗改革背景下国有公立医院需要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升医院内部的运营水平和财务工作的效率,结合医院未来发展的需求以及当今公立医院财务工作的现状构建财务信息系统。医院还需要提升财务人员信息工作技能,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引入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推动医院财务工作的转型。
共价有机框架(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材料是一种新兴的晶态多孔材料,其由轻质元素(通常为C、H、O、N和B等)通过共价键连接组成的具有明确拓扑学结构的网状聚合物。由于它们具有永久的孔隙率、高的比表面积、开放的孔道、可调节的骨架和优良的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因此在各种应用(如多相催化、吸附和分离、药物传递、传感和能源存储等)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到目
实现分子结构演化的超快成像一直以来是强场领域物理学家所追求的目标,科研工作者们在电子散射、激光衍射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探究分子结构超快成像的可能性,近些年超快电子束或超快激光这类新兴工具为分子结构演化的超快成像提供了更精确的时间分辨和更精细的空间分辨,从而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分子及其结构演化的过程,也可以在更微观的层面操控化学反应。在亚飞秒时间尺度上实时观测分子键的断裂和生成是当前最重要的研究目标之一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由许多且数量有限的传感器节点组成,传感器节点可以从环境中感知大量的信息,经过处理传输到数据中心。随着传感器感知技术的迅速发展,传感器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比如工业、天气探测、防火救灾、军事国防,特别是对偏远、环境恶劣的地区以及战场进行环境监测和感知。由于传感器网络的覆盖范围大,节点分布范围广,数量多,且通常处于较差的环境,因此
从民用领域的智慧园区建设和应用出发,提出用于军事训练领域的智慧模拟训练中心建设理念,从基本概念、特征、发展机遇和挑战等方面阐述其内涵。从建设角度提出智慧模拟训练中心的功能定位,规划设计五层体系架构,明确各层次的功能定位,分析体系构建的关键技术。最后从实践运用的角度提出智慧模拟训练中心的典型应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