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对于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整体发展、保持国家的整体竞争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把中小企业称为“美国经济的脊梁”,日本人称之为“日本经济活力的源泉”,韩国政府提出的口号是“中小企业——经济增长的发动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市场化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截至2009年9月底,我国工商登记的中小企业从数量上说已达到4153.1万户,其中中小企业达1023.1万户,个体工商户达3130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户数的99.6%。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国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并不理想,尤其是融资问题,仍然是制约广大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的主要瓶颈。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血液,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资金,企业的生存发展就没有保障。因此,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以及当前其所采取的融资模式出发,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这一研究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现实意义。相对于既有研究,本文循着从抽象到具体,从一般到特殊、从国际到国内、理论联系实际、洋为中用的研究思路;采用了理论、比较、实证、定性等分析法,深入地剖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应有选择。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和整理,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从本文的第三章开始提出问题:即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并运用理论分析法,对这些融资模式及其特点进行了具体而又详细的阐述、分类与概括;第四章对中小企业在选择融资模式时要考虑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因与外因分析了融资模式选择时应考虑的相关因素;在第五章和第六章,本文通过有关部门对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资料,运用真实的数据和指标,以及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融资模式经验,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问题进行进一步地实证分析。最后,通过融资模式中的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较,并结合前文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的合理选择。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中小企业融资,并非无路可走,也不是只有一条羊肠小道。而且各种融资模式,也没有刻板而不能改变的规则,只要敢于尝试,只要保持信息灵通,就有可能发现融资的阳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