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任务分配中的激励机制设计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f112303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包是指一个企业(或者组织)通过互联网把过去由内部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大众,从而达到多边共赢。众包这一概念自2006年由Howe Jeff提出后,已经成功应用在人机交互、数据库、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信息检索、计算机理论等学科领域。总体而言,众包具有以下优点:寻找不同寻常的解决方案、减少管理成本、思维多样性、更快的问题解决方式、富集更多的用户数据等。上述这些优点使得众包技术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广大研究人员密切关注众包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涌现了许多众包的商业平台,例如猪八戒、阿里众包等。众包的本质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问题解决和生产组织模式,其核心在于群体智慧和外包。它通过一些特定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大众完成一些小任务,最终实现比较大的目标。众包将分解后的小任务分配给闲散在互联网上的人机物等资源,众包应用场景的任务分配技术面临的一个共性难题是:随时到来的任务、互联网上的潜在工作者都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且往往没有更多的先验经验和知识支撑,意味着对数据和先验知识过于依赖的群智技术在众包应用中受到极大挑战。激励机制设计是群体智慧和博弈论的一个分支,其在响应冷启动的任务分配中最为高效。机制设计关注的是在人机物融合的当代,基于自愿选择、自由交换的原则,在不完整信息及非集中式决策的条件下将互联网上分散的人机物整合为一个整体,以完成各种行为。由于互联网众包任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现有的机制设计研究技术和成果在响应众包应用需求的过程中存在诸多不足。针对众包场景的多样性,本文将使用机制设计技术和博弈论模型,为同构、异构、在线和跨平台四类任务分别设计任务分配激励机制模型。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和研究创新如下:1)面向同构任务的众包激励机制.基于众包微任务(任务间耦合少、能力需求简单、质量容易控制)的假设,将问题建模为同构任务的机制设计问题。针对利润最大化和预算限制两种场景,基于利润提取和贪心排序的思想,提出可用于对称子模发包方的效用函数的任务分配激励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机制的效能大幅度高于理论下界。2)面向异构任务的众包激励机制.基于众包复杂任务的假设,将问题建模为异构任务的机制设计问题。针对多类别任务和拓扑结构任务两种场景,基于联盟博弈和核选择的思想,提出可用于团队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相应的模型复杂度减小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机制的成本大幅度小于VCG机制。3)面向在线任务的众包激励机制.基于互联网平台中的任务和潜在工作者的不确定性,将问题建模为在线任务的机制设计问题。针对利润最大化和预算限制两种场景,基于在线采样和利润提取的思想,提出用于拓展离线机制到在线机制的两阶段采样和多阶段采样框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在线机制的效用略低于离线场景下算法的效用。4)面向跨平台任务的众包激励机制.基于平台间任务的交互性,将问题建模为跨平台任务众包机制设计问题。针对加权平均最大化和最小值最大化两种场景,基于贪心排序和分而治之的思想,提出具有平台权重的预算可行算法和预算分配框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机制的效能高于所选取的基准算法。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人类生产生活对新型卤代有机物依赖度的日益增加,其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已经引起科学界的广泛关注。自然衰减和传统污水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大部分此类污染物,因而迫切需要开发兼具成本和环境效益的降解处理技术。本论文以构建能源高效利用的环保型水处理技术为切入点,选取具有结构代表性的双氯酚(DDM)、阿托伐他汀(ATV)和全氟及多氟类化合物(PFASs)三种新型卤代有机物为目标化合物,系统研究
气孔是分布在植物表面特异化的表皮细胞,它们在平衡植物与环境间气体交换,水汽蒸腾以及调节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气孔发育受到内部受体蛋白TMM-ERf相关信号通路和外部因素的严格控制,其中植物激素是最为高效的调节因素之一,而植物激素的代谢平衡与β-葡糖苷酶密切相关。天冬酰胺糖基化(N-glycosylation)是真核细胞中最重要的蛋白翻译后修饰之一,通过调控蛋白的折叠、转运和分泌等过
原载《中行生活》第1期(1932年5月15日),原标题为《一封行员的信——希望编印一种表现全行生活的刊物》,是张公权为《中行生活》创刊所撰发刊词(1)。张公权拟将《中行月刊》办成内外兼顾的"‘团体精神’载体",但后来,初衷没有实现。他在1932年3月7日的日记中说:行中因《中行月刊》过于研究学术方面,不能促进同事普通思想生活之改善,因决定将《中行月刊》公开发行,另发行《中行生活》,专为行中同事自由
期刊
波粒二象性是量子系统的基本性质之一,在量子理论的发展中引发了长期的讨论。经典的局域实在论认为,波动性和粒子性是光子的固有属性,单个光子只会表现出其中一种性质。这种观点无法解释光子表现出的性质与实验者观测方式之间的关联,而必须假设光子预先知道实验的设置信息,并选择表现出相应的性质。Wheeler延迟选择实验提出对上述假设的检验方法:在光子经过第一个分束器之后,再决定是否放置第二个分束器,从而确定Ma
单分子电子学利用单个分子作为电子元件的功能单元,是替代硅基电子器件的一种潜在可能,受到了物理、化学、电子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单个分子的尺度极小,它的性质由量子力学效应所主导,具有分立的能级结构。研究单能级系统的输运行为,有利于基础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单个分子有望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可以减小功耗、降低成本。丰富的分子种类可以产生更多的电学功能,有利于应用技术的发展。随着微纳加工、分子合成和
数字化时代,支持边缘计算的物联网能够不断产生并传输数据,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由于资源限制和异构性约束,服务提供商到消费者的端到端的服务协调,是边缘物联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边缘计算通过将资源带到网络“边缘”,进而为资源有限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然而在这种分布式环境下,资源的最优分配、安全和隐私都是亟待解决的挑战。此外,硬件和通信协议的异构性,则给分布式物联网应用开发带来新的挑战。目前界内较
计算机视觉任务需要一种媒介作为信息载体,而图像是最基础并且最常见的信息载体,其中图像分类和图像目标检测任务便是以图像为信息载体的最基础的计算机视觉任务之一。通常而言图像可以分为单标签图像(比如图像中只包含“狗”或“猫”)和多标签图像(比如图像中包含了“天空”、“白云”和“彩虹”)。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不刻意为之的话,我们获取的图像往往包含多标签信息,因此针对多标签图像的研究具有真实场景下的广泛应用价
近十年来,云计算经历了其诞生、发展与加速爆发。在我国,以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为代表的云计算平台已然成为新型公共基础设施,渗入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作为连接云与云、云与用户的桥梁,网络在云计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且无可替代的作用,保障网络的稳定可靠,是维持云服务平稳运行的重中之重。然而,近期公开的一系列故障报告指出,网络故障是导致云服务中断的罪魁祸首之一,各
电化学发光(ECL)由于其具有低背景干扰、高灵敏度、线性范围宽和可控性高的优点,在临床诊断和生命分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ECL成像作为一类新兴的可视化技术,得益于其时空分辨和高通量的技术特点,在单颗粒分析、多靶标检测和细胞成像领域,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利用ECL成像技术可以更方便地揭示有关单颗粒电化学反应活性和细胞生命活动的相关信息。然而,绝大多数的ECL成像还是依赖于鲁米诺/H2O2和三(2,2’-
在过去的六十年间,硅基半导体互补场效应(CMOS)场效应晶体管沿着摩尔定律,朝着器件尺寸不断微缩、晶体管密度不断增加的方向快速发展,使得芯片运算速度越来越快,让人类充分享受着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生活。如今,最新的硅基芯片已经容纳了几十亿个场效应晶体管,晶体管的尺寸发展到纳米维度。然而,随着晶体管尺寸的不断递减,短沟道效应带来的热功耗等问题越发严重,使得硅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对此,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