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dkine及其受体Syndecan-3在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MK家族是一个新兴的肝素结合性生长因子(HBGFs)家族,由中期因子(Midkine,MK)和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PTN)组成,两个基因的氨基酸有高达45%-50%的相似。MK具有丰富的生物学特性,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活动中的也有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本实验旨在检测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中中期因子及其受体多配体蛋白聚糖3(Syndecan-3,SDC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临床病理特征,特别是神经周围入侵因素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7例SACC组织及2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MK及其受体Syndecan-3的表达状况,分析MK和Syndecan-3在SACC中表达的关系,并结合患者临床组织病理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MK和Syndecan-3在47例SACC组织标本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31例和24例,阳性率分别为66.0%和51.1%,在正常组织内均未见阳性表达,阳性率均为0,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在这47例 SACC组织中,MK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P=0.004)和临床分期(P=0.029)显著相关;Syndecan-3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P=0.005)和临床分期(P=0.045)密切相关。  3、在这47例SACC组织中,MK和Syndecan-3在SACC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关系(r=0.375,P=0.009);  4、在这47例SACC组织中,MK和Syndecan-3表达与神经周围入侵活动密切相关(P=0.045)(P=0.013)。  结论:  1、MK和Syndecan-3可能成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诊断的生物学靶标之一。  2、MK与其受体Syndecan-3结合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3、MK可能通过与其受体Syndecan-3结合形成MK/ Syndecan-3通路来促进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神经周围侵袭。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变异链球菌标准株、htrA基因缺陷株、clpP基因缺陷株及htrA-clpP双基因缺陷株的生长模型,观察比较几种菌株在氧化应激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的差异,研究变异链球菌htrA、c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中的一个亚家族,现在已知大约有14个成员.BMP-3属于BMPs,但是其功能与结构上却与其他BMPs不同,在核酸水平上只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