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毒性影响及削弱技术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anffv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厌氧氨氧化作为一种新型生物脱氮技术,因具有高效除氮和经济易行等优点脱颖而出。然而,厌氧氨氧化菌对环境要求严苛,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会抑制其代谢活性,限制了该技术在废水脱氮领域的实际应用。因此,研究重金属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毒性影响并探索减轻这种不利影响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进行序批式实验和连续流实验,分别考察了废水中常见的五种重金属离子Ag+、Cd2+、Hg2+、Cu2+和Pb2+对厌氧氨氧化菌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对厌氧氨氧化菌进行包埋固定化,探索固定化技术削弱重金属毒性的效果及机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短期暴露24 h,Ag+、Cd2+、Hg2+、Cu2+和Pb2+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活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抑制影响。10 mg/L Ag+和10 mg/L Cd2+分别使得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效率下降了68.86%和67.75%,毒性最强。但50 mg/L Cu2+仅仅使得菌群的脱氮效率下降了7.4%。10 mg/L Ag+和10 mg/L Cd2+分别使得厌氧氨氧化菌的联氨脱氢酶(Hydrazine Dehydrogenase,HDH)活性下降了53.13%和50%。重金属离子对厌氧氨氧化菌的胞内HDH活性抑制是其对细菌产生毒性影响的主要原因。(2)Ag+、Cd2+、Hg2+、Cu2+和Pb2+对厌氧氨氧化菌的长期(30天)影响与短期暴露存在较大差异。连续运行30天,10 mg/L Ag+和10 mg/L Hg2+均导致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失去脱氮能力,对厌氧氨氧化工艺的抑制极强。10 mg/L Cd2+和10 mg/L Cu2+分别导致反应器的氮去除率(Nitrogen removal rate,NRR)降至0.02 kg-N/m3/d和0.08kg-N/m3/d,均对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脱氮性能产生较强的抑制。但10 mg/L Pb2+使得反应器NRR稳定在0.66±0.01 kg-N/m3/d,抑制影响最小。10 mg/L Ag+使得厌氧氨氧化菌分泌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含量先下降12.66%后上升28.65%。但对于毒性较弱的Pb2+,厌氧氨氧化菌群分泌EPS的含量稳定增加,其增幅为23.1%。(3)采用聚乙烯醇-海藻酸钠(PVA-SA)凝胶载体包埋固定化厌氧氨氧化菌,序批式实验表明,暴露于10 mg/L Ag+和10 mg/L Cd2+时,固定化细菌比游离细菌的脱氮效率分别高了80.5%和69.8%,且HDH活性分别高了73.3%和56.3%。但对于低毒性的Cu2+和Pb2+,厌氧氨氧化菌的固定化效果并不明显。固定化技术可削弱重金属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毒害作用,且金属毒性越强,厌氧氨氧化菌固定化的效果越好。SEM-EDS技术分析显示,固定化技术削弱重金属对细菌毒性的机理是凝胶载体外表面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高于载体内部。
其他文献
败血症是指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败血症能够引起机体多器官功能发生障碍,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心脏是败血症损伤最严重的器官之一,败血症引起的心肌损伤死亡率高达50%,是败血症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败血症诱发的心肌损伤以细胞炎症因子风暴为特征,其中白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升高尤为显著。既往研究证实,多种分子相关的信号通路
在众多精密微操作任务中,微动平台系统性能优劣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与效率。通常,微动平台需要在多个方向上兼具数百微米的工作范围和微纳级别的定位精度。同时,考虑到平台的稳定性、控制方便以及有限的安装空间,微动平台的固有频率、平动耦合位移和结构尺寸,也影响着平台的适用性和工作效率。可见具有大行程、高精度、高固有频率、低位移耦合和结构紧凑等特性的多自由度柔顺微动平台对精密微操作任务至关重要。针对精密微操作任
如今物联网产业和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迅猛发展,研究人员突破传统无源标签的局限性,开发出不仅能标识物体还具有复杂功能的集成式微处理器的可计算无线射频识别(Computational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CRFID)标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无线识别和感知平台(Wireless Identifi
地震考验表明,对桥梁进行减隔震设计,可大幅减小桥梁下部结构的内力。但是,对建于地震断层附近的桥梁,在速度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桥梁的减隔震支座往往会产生过大变形,造成支座残余变形、梁体碰撞和落梁等震害。为满足桥梁在不同地震水准作用下的不同性能需求,提出一种多级设防减隔震桥梁结构体系。本文结合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简称SMA),制作了一种多级设防SMA减隔震装置(Mul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一种多效细胞因子,通过与特异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TNFR)结合后参与机体免疫应答反应。为了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和清除,有些病毒会编码类似于宿主的细胞因子或细胞因子受体。目前已证实痘病毒、疱疹病毒等能编码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同系物,称为病毒肿瘤坏死因子受体(Viral tumo
背景及目的: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作为酒精性肝病出现的最初病理表征之一,其主要表现为肝脏中脂肪的过度积累,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且无有效治疗药物。灯盏花素是一种黄酮类成分,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较为广泛,但作为归肝经的药物,其对AFL是否有治疗作用仍未见报道。我们前期研究发现,RNA结合蛋白QKI(Quaking,QKI)参与肝脏的糖脂代谢,而QKI是否参
学位
桑椹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和非花青素酚类物质等生物活性成分,是开发功能性食品的良好配料。在牛乳中,酪蛋白的含量最为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又因其价廉易得,安全无毒且稳定性好,通常可用来作为运输小分子活性物质的载体。本文首先研究了桑椹汁对酸奶品质的影响,然后以酪蛋白和桑椹多酚或其单体酚复合体系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酪蛋白与桑椹多酚及其单体酚的互作机制及其复合物的胃肠道消化特性,为
在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农业农村高素质人才的短缺一直是阻碍农村、农业现代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薄弱环节。而随着教育部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通过高等教育资源服务“三农”高素质人才需求的思路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全国层面,中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为“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项目提供了主要的教育资源支持。2011年,江西省启动了“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由江西农业大学和江西广播电视大学采取远程教育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