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乔伊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读者应邀步入主要人物史蒂芬·达德勒斯的意识深处。他自我理智的觉醒促使他抛开天主教以及整个爱尔兰社会形成的保守传统,最终导致他的自我流放。《画像》也表现了史蒂芬从童年到青少年再到成年的成长历程,以史蒂芬离开爱尔兰的前夕告终。这部小说以微妙的方式展现了家庭、天主教以及政治在身份形成中所扮演的角色。本论文试图运用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研究乔伊斯的《一位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揭露史蒂芬·达德勒斯身份形成过程中的矛盾冲突。本文也展示了史蒂芬寻求稳定身份过程中的不稳定性,诸如延宕、失败、挫败和绝望,这些不稳定性导致他作为牧师、艺术家或者民族主义者的身份危机,最后以无法实现任何目标而结束。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包括《画像》背景的简要介绍和作者生平,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研究意义以及论文的布局。第二章探讨史蒂芬对牧师职位的拒斥。史蒂芬出身于天主教家庭却不愿成为教会成员,这种矛盾使他悬置作为牧师的使命。在史蒂芬被他的牧师老师误罚之后,他视宗教为一个压迫和道德奴役的机构,对宗教怀恨在心,并下定决心反抗宗教。他的反抗在他开始感到罪过之时,他与一名妓女发生关系,他忏悔,在一场可怖的地狱场景的布道之后放弃了提供给他的牧师职位。第三章研究史蒂芬·达德勒斯作为艺术家的身份危机。史蒂芬的艺术之旅表明他是一位不知名的艺术家,在鸟-女孩的场景中,他看到一个鸟一样的姑娘在河的后面凝视,此时他似乎认识到艺术的召唤,决心构建一位艺术家的身份。在那以后,他无法证明自己的艺术才华,他写的小诗毫无特色。小说的标题《一位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他的日记都展现了史蒂芬无法实现艺术家身份的内在矛盾。对史蒂芬的名字的分析也揭示了导致史蒂芬形成艺术家稳定身份的努力推延的悖论和反讽。第四章考察了史蒂芬对国家认同的拒斥,以及他摆脱民族主义束缚和自我放逐的能力。他决心拒绝参加爱尔兰语言和文化复兴运动的邀请,他把英语称为压制爱尔兰语的殖民语言。史蒂芬的家庭是爱尔兰身份的化身,努力帮助他形成一个国家认同。但是史蒂芬在流亡后是否成功的问题仍然存在,这表明他最终形成一个稳定身份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第五章总结了论文讨论的要点。
总之,运用德里达理论对史蒂芬身份的研究表明,史蒂芬·达德勒斯的生活中存在着不一致、矛盾或跌宕起伏。这导致他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努力无限延期。因此,史蒂芬的旅程缺少一个中心。他试图通过建立一个稳定的身份,如牧师、艺术家或民族主义者来构建一个生活中心的努力被破坏了。他决心在没有任何稳定身份的情况下自愿流亡,这肯定了德里达的论点,即正在寻找生命的意义或建构身份的无止境的旅程中。
本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包括《画像》背景的简要介绍和作者生平,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研究意义以及论文的布局。第二章探讨史蒂芬对牧师职位的拒斥。史蒂芬出身于天主教家庭却不愿成为教会成员,这种矛盾使他悬置作为牧师的使命。在史蒂芬被他的牧师老师误罚之后,他视宗教为一个压迫和道德奴役的机构,对宗教怀恨在心,并下定决心反抗宗教。他的反抗在他开始感到罪过之时,他与一名妓女发生关系,他忏悔,在一场可怖的地狱场景的布道之后放弃了提供给他的牧师职位。第三章研究史蒂芬·达德勒斯作为艺术家的身份危机。史蒂芬的艺术之旅表明他是一位不知名的艺术家,在鸟-女孩的场景中,他看到一个鸟一样的姑娘在河的后面凝视,此时他似乎认识到艺术的召唤,决心构建一位艺术家的身份。在那以后,他无法证明自己的艺术才华,他写的小诗毫无特色。小说的标题《一位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他的日记都展现了史蒂芬无法实现艺术家身份的内在矛盾。对史蒂芬的名字的分析也揭示了导致史蒂芬形成艺术家稳定身份的努力推延的悖论和反讽。第四章考察了史蒂芬对国家认同的拒斥,以及他摆脱民族主义束缚和自我放逐的能力。他决心拒绝参加爱尔兰语言和文化复兴运动的邀请,他把英语称为压制爱尔兰语的殖民语言。史蒂芬的家庭是爱尔兰身份的化身,努力帮助他形成一个国家认同。但是史蒂芬在流亡后是否成功的问题仍然存在,这表明他最终形成一个稳定身份的目标还没有实现。第五章总结了论文讨论的要点。
总之,运用德里达理论对史蒂芬身份的研究表明,史蒂芬·达德勒斯的生活中存在着不一致、矛盾或跌宕起伏。这导致他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努力无限延期。因此,史蒂芬的旅程缺少一个中心。他试图通过建立一个稳定的身份,如牧师、艺术家或民族主义者来构建一个生活中心的努力被破坏了。他决心在没有任何稳定身份的情况下自愿流亡,这肯定了德里达的论点,即正在寻找生命的意义或建构身份的无止境的旅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