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右手对称模型的结构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fen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标准模型以外,目前已经存在众多新物理模型。本文遵循左右手对称性,从普通的LRM模型出发,介绍了ALRM模型和DLRM模型,说明它们的背景、结构和优缺点,并重点讨论DLRMⅡ模型,给出模型的拉氏量、粒子谱、质量关系、相互耦合形式等,主要结论包括(1)模型含有的中性标量粒子有六个,其中ξ01,ξ02,ξ03,ξ04的CP字称是偶的,而ξ05,ξ06是奇的,带电标量粒子有四个,分成左右手ξ1±L和ξ±R,它们的质量在树图水平上满足一定的关系。   (2)除了标准模型的规范玻色子外,模型还有WR和Z′,它们的质量关系在树图水平上满足一等式关系,这一点和DLRM模型不同。   (3)文献在用该模型解释暗物质观测结果时,遗漏了带电标量粒子ξ±R的贡献,致使暗物质候选者n的质量必须在400 GeV以上,而将ξ±R的贡献计入后,可以在更好的参数空间中解释数据,这使得模型在低能可观测量包括LHC和ILC上的实验中有很丰富的物理现象。  
其他文献
当前铁路行业高速发展,铁路安全关系国计民生,而走行部的安全检测是保障铁路安全的重要的环节。目前机车走行部的异常检测主要是基于机器视觉的检测,由于图片自身所需的存储
本文采用Lee-Low-Pines(LLP)变分法研究了纤锌矿氮化物量子阱中自由极化子能量和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对自由极化子能量的影响。理论计算中考虑了量子阱中定域声子模(confined p
能级间的Landau-Zener隧穿是一种最基本也非常重要的量子现象,它描述了某个系统在外场驱动下所发生的相邻能级间的量子隧穿,其理论模型最初由Landau,Zener和Stueckelberg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