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岩溶地质高背景土壤镉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uyo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水稻系统中的重金属累积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对人为污染的土壤研究已有相当多的关注,但地质成因的重金属污染研究相对缺乏。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西南岩溶区土壤中金属元素通常超标严重,其重金属富集与地质作用有关。目前岩溶地质高背景区农田土壤重金属的富集特征以及高背景形成机制,污染生态风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迁移过程尚不清楚。全球碳酸盐岩的分布面积占据了 12%的陆地面积,我国是世界上岩溶面积最大的国家,通过研究广西典型岩溶区土壤-水稻系统中镉的生态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该类地质高背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为土壤镉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基础和前提。本文以广西典型岩溶地质高背景地区的稻田土壤及水稻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金属元素As、Cd、Cr、Cu、Ni、Pb和Zn含量,探讨了土壤重金属含量富集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和土壤碳酸盐矿物与重金属富集的关系,以及土壤-水稻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规律。并采用CaCl2和EDTA(乙二胺四乙酸)两种提取方法分析土壤中金属的生物有效态含量以评估岩溶地质高背景土壤的生态风险及其与人为污染土壤的差别。论文获得如下结论:(1)广西典型岩溶区土壤中不同重金属的富集(土壤/上部地壳)顺序为Cd>Pb>As>Zn>Cr>Cu>Ni。土壤重金属的富集具有显著的母岩(碳酸盐岩)继承性,碳酸盐岩在形成时存在初始的Cd富集。土壤Cd含量与CaO、TFe2O3,Corg含量和pH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K2O,Na2O和SiO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研究区Cd超标严重,高达57.2%。(2)土壤Cd含量与碳酸盐种类关系密切。δ 13C可指示原生和次生碳酸盐的比例,残坡积中以原生(碎屑支撑)碳酸盐为主,土壤中以次生碳酸盐为主。原生碳酸盐占比越低,次生碳酸盐占比越高,δ13C越偏负,土壤Cd越富集。(3)整株水稻的Cd含量相对根系土 Cd含量富集,水稻所吸收的Cd大部分(92%)被保存在非食用部分(根茎)中,小部分(8%)贮存在籽实中。Cd含量高的土壤对应的水稻籽实Cd含量不一定高;水稻Cd含量与土壤总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Cd从土壤到水稻的迁移系数与土壤S和TFe2O3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Cd从水稻根到籽实的转运系数与土壤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Corg和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4)岩溶区土壤Cd的氯化钙提取的平均含量为0.02mg·kg-1,远低于文献中人为污染(工矿业)区域土壤Cd的提取态含量。与人为污染区土壤Cd的氯化钙提取态含量与土壤Cd总量具有线性关系不同,岩溶区土壤Cd的氯化钙提取态含量与土壤Cd总量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主要受pH控制。(5)土壤及有效态的Cd/Zn比值影响着水稻的镉含量。水稻中的Cd/Zn比值(0.02)介于土壤Cd/Zn比值(0.007)与有效态的Cd/Zn比值(0.1)之间,水稻Cd/Zn比值与土壤Cd/Zn比值和有效态Cd/Zn比值呈正相关(p<0.01)。通过降低土壤可利用态的Cd:Zn比值,可以降低植物吸收的Cd:Zn比,进而减少植物对Cd的吸收。
其他文献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和复发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和黏液脓血便,治疗周期长,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目前IBD的治疗方式主要是控制炎症和调节免疫紊乱来控制疾病发作和缓解病症。随着IBD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一些新型药物治疗IBD的生物制剂开始应用于临床,如TNF-α抗体制剂Infliximab作为抗体药物效果显著,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可忽视的副作用,比如自身免疫病、血液系统疾病,因
学位
学位
晶硅半导体材料是现代微电子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基础,而准一维硅纳米线(Silicon nanowires,SiNWs)结构凭借其独特的光电特性、量子限制和界面特性以及丰富的形貌特征和可调控性,有望成为研发新一代高性能硅基光电、微纳机电器件,以及新型的柔性可穿戴电子应用等提供理想的构建单元和关键的技术基础。然而,通过传统的“自上而下”刻蚀工艺,需要利用昂贵的电子束刻蚀(EBL)工艺,生产成本高且产量低
目的观察非透析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体内维生素D水平以及维生素D缺乏与血管内皮细胞活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体外观察维生素D对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诱导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以探讨其影响内皮细胞功能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内研究:选取病情
近年来,我国印染废水占工业废水的比重越来越大,印染废水造成的污染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印染废水的水质波动大,污染物成分复杂,是处理难度较大的工业废水之一,尤其是有机物和重金属造成的复合污染问题,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仅凭借常规的处理工艺难以将印染废水处理完全,需要结合深度处理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吸附法凭借其便捷的操作和良好的处理效果,成为应用较多的深度处理工艺之一,但活性炭等传统吸附剂在重复再生时需要大
磷(P)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一种大量营养元素,是核酸、磷脂、辅酶和ATP等重要化合物的构成成分。为适应外界多变的Pi环境,植物体进化出了一套精细的Pi稳态调控机制。含有SPX结构域的蛋白在植物Pi稳态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拟南芥中含有SPX结构域的蛋白有4个家族:SPX-MFS、SPX-EXS、SPX-RING和SPX。本实验室前期研究揭示了 SPX-MFS家族一个定位于液泡膜上的Pi转运体SPX-
地下水反应运移模型是当前地下水数值模拟的发展趋势。受限于技术、预算、时间等因素,模型中的部分关键参数往往无法直接获得,需要获取观测值来求解反问题从而进行估计。因此,设计数据价值最大的监测方案对准确参数估计至关重要。本文基于贝叶斯方法开展试验设计和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方法(MCMC)参数反演,从简单到复杂,依次设计了两个理想反应运移范例来验证该方法框架的有效性。首先以一个简单的氯代烃连续降解模型为例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西藏地区的财政投入,内地发达省市的资金与产业向西藏地区转移,拉萨市城镇化速度加快以及川藏铁路、新318国道、藏木水电站等大型项目的修建等利好情况。拉萨这座千年古城,日益成为了青藏地区流动人员的重要聚集地。大量外来流动人员的涌入,不仅促进了拉萨市城市的发展与经济繁荣,促进了拉萨与内地省市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也刺激了拉萨脆弱的社会生态环境,给拉萨市流动人口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移动自组织网络(Mobile Ad Hoc Network,MANET)不同于传统的无线网络,它无需固定基站节点就可以快速进行网络部署,从网络的规模上来说属于复杂的分布式局域自治网络。移动自组织网络具有无中心、自愈性、自组织、动态拓扑、多跳路由等特性,能够适应荒野灾区此类通信基础设施薄弱的环境,在军事、抗险救灾、紧急场合、科学数据采集、智能电网等领域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针对移动自组织网络应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