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Q正传》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其创作和影响已打上了深刻的历史文化烙印,相关的翻译活动也渗透着文化等因素。本文以勒非弗尔的改写理论为基础,从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角度来研究《阿Q正传》的两个英译本(译者分别为中英合璧的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美国学者威廉.莱尔),探讨意识形态和诗学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改写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翻译即改写,它受意识形态和诗学两方面的限制,赞助人影响意识形态,专业人士关注诗学。该理论在翻译的文化转向上贡献卓著,对翻译研究具有启发性,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译者的主体性。翻译者作为独立个体并不是完全受制于社会意识形态和诗学,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诗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活动。
本文选取的两个译本在产生时间和文化背景上存在较大差异,译本本身也呈现各自的特色。大致来讲,杨译本属于标准的英式英语,内容多直译;莱尔译本采用典型的美式英语,语言平实、口语化。结合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本文分析了译者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和诗学以及译者自身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并进而探讨这些宏观因素对译者的影响。宏观因素必然会反映在译本的微观文本差异上。本文从语言风格、插图注释、脚注、对个别单词词组或习语的斜体化、增补和省略、对敏感词的翻译等几个方面举例说明这两个译本的差异。但译本中出现了几处特殊情况,说明译者本身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目的在于验证改写理论对研究中国文学作品英译的适用性,为类似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促进中国翻译文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