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水平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人的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现代科技的发展唤醒了人的主体意识,使人类日益认识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弘扬、培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成了现代教育的核心。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方面负有重大责任,也具有极大的优势。 但目前我国语文教育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在对学生主体性的问题缺乏认识和实践。本文对此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首先从当前中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出发,列举了主体性教育缺失的四种现象,主要有在语文教育目标的定位上急功近利,舍本求末;在语文教学内容上重“双基”教学,忽视人文性内涵;在语文教学的方法上重教师讲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师生关系上学生主体地位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其次,主体性教育理论是语文教育的必然选择,这里着重论述了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以及语文教育的特质都决定了语文教育要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第三,论述了在语文教育实践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性。本文认为应改变传统语文教学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重新建立教学评估体系,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促进语文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综合化,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最后,本文提到主体性教育在实践中也应防范其误区,避免过分夸大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