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观察头穴丛刺呼吸补泻针刺方法对紧张型头痛(肝阳头痛)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头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以期丰富临床治疗紧张型头痛的针刺处方。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紧张型头痛(肝阳头痛)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头穴丛刺呼吸补泻针刺方法,取穴为:头穴丛刺、太冲穴、太溪穴、三阴交穴,除头穴丛刺均为双侧取穴,头穴丛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头穴丛刺呼吸补泻针刺方法对紧张型头痛(肝阳头痛)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头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经颅多普勒超声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以期丰富临床治疗紧张型头痛的针刺处方。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紧张型头痛(肝阳头痛)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头穴丛刺呼吸补泻针刺方法,取穴为:头穴丛刺、太冲穴、太溪穴、三阴交穴,除头穴丛刺均为双侧取穴,头穴丛刺和太冲穴采用呼吸泻法,太溪穴和三阴交穴采用呼吸补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取穴为:太阳穴、百会穴、头维穴、风池穴、率谷穴、侠溪穴、合谷穴、三阴交穴、太冲穴,除百会穴以外均为双侧取穴。两组患者治疗时间相同,每次留针时间为40分钟,每日治疗1次,1周治疗6天,休息1天,共持续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头痛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于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头痛积分。运用SPSS22.0软件对所有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头痛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TCD检测中的Vs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头痛积分,随访期与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访期两组疗效均较稳定。2.组间比较:V AS评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分数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痛积分方面,治疗后及随访期,治疗组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治疗后治疗组总分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CD检测方面,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MCA、ACA的Vs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 0%)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头穴丛刺呼吸补泻”针刺方法与常规针刺对紧张型头痛(肝阳头痛)的治疗均有效。2.“头穴丛刺呼吸补泻”针刺方法治疗紧张型头痛(肝阳头痛)总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苍龟探穴法针刺曲池穴为主治疗中风后手指痉挛性瘫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医治中风后手指痉挛性瘫提出更为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符合本试验临床纳入标准的患者,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配下,分为“苍龟探穴法针刺曲池穴为主组”(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组”(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4周的针刺治疗。本次课题采用Fulg-Meyer量表(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Brun
目的:观察基于“调神”理论的针刺方法治疗失眠及其伴发的轻度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为本研究的针刺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64例失眠伴随轻度焦虑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建立治疗组、对照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治疗,穴取印堂、四神聪、安眠、神门、照海、申脉,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治疗组在传统针刺治疗基础上加用百会、神庭、本神
目的:观察电子捻针仪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选用百会穴及宁神穴,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则采用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子捻针仪治疗。治疗6天,休息1天,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分析两组在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分的变化情况及其各因子评分(包括
一、研究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对针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为治疗带状疱疹的试验设计和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医学指导。二、研究方法根据各个数据库特点,制定相应的检索策略,对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限定为建库时间至2020年12月31日。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目的:通过针刺健康和亚健康受试者右足三里穴,应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观察双侧足三里、双侧阴陵泉皮肤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探讨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表里经合穴相关性,为表里经配穴法提供依据。方法:纳入30例青年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组;30例青年亚健康状态受试者,作为亚健康组。两组受试者均在温度、湿度相对稳定的密闭实验室,平静休息40min后针刺右足三里穴并留针30min,不进行手法操作。应用数字式医用红外热像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参考。方法: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针灸科及孙申田教授工作站就诊的患者中招募符合纳入标准的96名偏头痛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受试者随机平均分为A、B、C三组。A组采用经颅重复针刺的手法,选取百会、宁神、患侧丝竹空、太阳、头维、足临泣、外关,其中百会、宁神应用经颅重复针刺手法,即针刺后,以200r/min左右的速度连续捻转3到5分钟
目的:观察疏肝宁神针刺法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观察对象收集自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五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并知情参与试验患者70例,经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选用疏肝宁神针刺法治疗,采用透刺、头针与常规针刺相结合,针刺1次/日,留针30min,2周为1个疗程,针刺1天休息1天,共针刺2个疗程。对
目的:本次研究通过比较滞针提拉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差异,寻求周围性面瘫恢复期患者更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滞针提拉法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受试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其中治疗组为滞针提拉法组,对照组为常规针刺组,选取患侧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翳风、牵正、太阳,健侧合谷,针刺合适深度,以得气为度。治疗组在对照组针刺基础上选取阳白、
目的:探讨大接经法治疗肾精亏虚型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临床疗效,为本病寻求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40例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二科门诊收治的PSCI患者,按就诊先后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20人,对照组2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方法治疗。对照组的患者每次针刺治疗时留针40min,每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本试验共收治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普瑞巴林,每次75mg,日两次。治疗组患者针刺病变节段相应的夹脊穴,针刺得气后,接脉冲电疗仪,每日施治一次,7日为1个疗程,两组共治疗14日,2个疗程。在每次治疗结束后记录患者的VAS评分,疗程前、疗程最后记录患者的HAMD评分、PSQI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