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国际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的不断增加,海铁联运已成为集装箱国际运输自港口向内陆延伸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在我国海铁联运的实际生产运营中,提升海铁联运集疏港过程中的不匹配性和不均衡性,促进港口船舶与海铁联运列车的无缝衔接,有效推动港口铁路集疏运量和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大幅增长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背景,本文研究不确定扰动条件下集装箱海铁联运列车组织问题,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在对既有研究进行综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科技创新国际化环境项目“‘一带一路’陆路通道国际联运研究与交流中心”(2016YFE02017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际集装箱港口吞吐量的不断增加,海铁联运已成为集装箱国际运输自港口向内陆延伸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在我国海铁联运的实际生产运营中,提升海铁联运集疏港过程中的不匹配性和不均衡性,促进港口船舶与海铁联运列车的无缝衔接,有效推动港口铁路集疏运量和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大幅增长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背景,本文研究不确定扰动条件下集装箱海铁联运列车组织问题,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在对既有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并对论文研究过程中所涉及到的不确定性理论、协同优化理论及多目标优化理论进行了阐述。(2)集装箱海铁联运列车组织问题分析。首先从海铁联运集装箱疏运作业的流程开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集装箱海铁联运列车组织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次针对集装箱海铁联运列车的开行要素进行深入研究,最后对集装箱海铁联运列车开行组织的扰动因素进行分析,明确了集装箱海铁联运列车组织问题的不确定性扰动类型,为集装箱海铁联运列车组织优化相关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3)可恢复扰动条件下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组织优化研究。首先针对可恢复扰动条件下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组织问题进行了简单描述分析,明确了该问题为到港船舶延误条件下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箱源构成、铁路场站装卸资源调度以及列车编成辆数的综合优化问题,随后在列车时刻表时间窗限制条件下以集装箱到港后海铁联运班列疏港运量最大和铁路作业区装卸设备占用成本最小为目标构建了可恢复扰动条件下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组织优化模型,并设计了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该模型,最后通过算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不确定性扰动较小,即船舶延误时间较短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海铁联运班列箱源结构、优化装卸资源调度方案,可以获得满足海铁联运班列时间约束与运营要求的最优方案,保证海铁联运班列按原计划开行,使不确定扰动恢复。(4)不可恢复扰动条件下集装箱海铁联运列车组织协同优化研究。首先通过对集装箱海铁联运列车组织的不确定性分析明确疏港集装箱海铁联运列车组织的动态调整策略,并提出一种滚动计划编制方案,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了确定性条件与不可恢复扰动条件下集装箱海铁联运列车组织协同优化的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并设计基于箱流分配的改进遗传算法求解模型,最后针对不同的扰动情况设计算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海铁联运系统发生不可恢复扰动之后,港口可以根据到港海铁联运箱的到港时间、去向以及货物运到期限等要求,有效的进行疏港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及其他海铁联运列车的运输组织,最大限度的降低海铁联运扰动恢复的程度,保证箱流及时疏港,同时也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铁路货运量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对铁路运输企业在决定投入产出、制定发展政策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铁路货运发展的合理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进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这篇指导文章着重强调了以加强国家货运结构化改革为基本目标,逐步对我国的运输结构进行优化,充分体现出水运、铁路在大宗货物运输中的优势。同时国家更加着力于推进“公转铁”行动方案,为实现经济
十三五期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发展,投入轨道交通建设的资金高达26278.7亿元,年均完成建设投资5255.7亿元,相比十二五期间翻了一倍,2020年底我国地铁制式占比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制式约80%。地铁列车运营时刻表是地铁运营行车组织的核心要素,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营时刻表对于提高乘客的运载效率、乘客乘车满意度以及提升企业运营服务水平和降低列车运营及人力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京港地铁14号线东段的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同时显现出一系列问题,诸如线网规划不尽合理、初期运营客流量过低、运营组织手段单一、运输组织水平不足等等。导致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客流预测精度不足,该问题同是实践中广泛存在的问题。客流(乘客)作为轨道交通服务的对象,无论在线网规划还是运营组织阶段都是重要的决策依据,那么预测精度对后续一系列决策将产生重大影响。客流预测是一项传统、基础的研究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在我国发展迅猛,大运力、高速度、高准时性以及节能的特征成为了大型城市缓解拥堵的主要手段。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based train control,CBTC)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关键技术,保障了列车的安全高效运行。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客运压力依然巨大,尤其是潮汐客流以及突发客流。但是,目前CBTC系统的运力已经逼近极
在区域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城际的经济、文化等联系日益密切,不仅刺激城际出行需求的增长,还使得城际出行需求多样化。城际客运通道承担着城际出行需求任务,由此产生现状运力结构与增长的城际出行需求之间的不适应、不平衡现象,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交通方式间的协同性很难得到发挥。这对区域交通系统的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区域城市间的和谐发展。因此,本论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京津冀城市群多模式客运枢
高速列车是交通强国战略部署的重要建设对象。高速列车凭借其高效、舒适等特点,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作为攸关旅客生命及财产安全的大型地面运输系统,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至关重要。车载设备作为高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重要装备,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着列车运行可靠性,因此,有必要针对车载设备开展故障预测研究,提前发现并消除潜在故障,保障高速列车安全运行。本文基于高铁列控车载设备故障数据分析和故障
随着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我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电子商务市场。目前,快递长途运输的铁路运输占比不到1%,研发铁路快捷货运新装备,发展铁路快捷货物运输势在必行。本论文以160km/h塞拉门棚车车体为研究对象,结合设计及试制阶段的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对车体的强度、刚度、模态、线性屈曲、疲劳及振动性能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提出适应电商货物运输的160km/h塞拉门棚车车体合理性优化方案,为1
安全列尾设备运用场景是新型列控系统,该系统采用了多种先进技术,来保证我国边远地区低密度稀疏铁路运输网可以安全高效地运营。列尾设备是该系统中实现列车完整性自检测功能的关键部分,由于新型列控系统是典型的安全苛求系统,所以列尾设备的安全完整性等级也要达到SIL4级。在正式将其投入到新型列控系统铁路线上之前,需要对列尾设备的功能和性能进行测试,测试后会产生一系列的测试结果数据。以目前的测试条件,测试结果数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出行者更加注重旅行时间的价值,城市轨道交通旅行时间可靠性日益成为乘客衡量出行效率及交通管理者衡量运营效率的指标。乘客通常依据出行路径和出行时段的旅行时间可靠性程度对出发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形成综合的旅行时间可靠性评价体系,分析旅行时间可靠性对乘客出发时间选择的影响十分必要。本文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管理的背景下,基于自动售检票系统(AFC
近年来高速铁路建设的重点不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山川众多,隧道在修建过程中面临的地质条件日益复杂,不可避免的穿越富水段甚至是富水断层破碎带。受地下水流固耦合作用,施工中极易发生大变形、塌方、突泥涌水等安全事故。为确保富水山岭隧道的施工安全,论文结合建平隧道实际工程,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手段,对流固耦合作用下山岭富水隧道的稳定性及加固措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基于三维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