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性取栓术后无效开通的多因素分析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gay3_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严重威胁我国中老年人群生命健康,需尽早开通受阻血管。机械取栓术具有快速再通、更长的治疗时间窗等优点,但患者疗效反应差异较大。本研究旨在通过多因素分析鉴定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在本院进行机械取栓治疗术并获得再灌注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术后90天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将患者分为有效开通组(m RS<3分,预后好)和无效开通组(m RS≧3分,预后差)。以患者术前NIHSS评分及影像学指标等作为自变量,发生无效开通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共纳入行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再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4例,其中有效开通组21例(28.38%),无效开通组53例(71.42%)。两组患者在年龄、术前NIHSS评分、侧支循环ASITN/SIR评级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患者年龄≧66岁、NIHSS≧16分以及ASITN/SIR≦3级是无效开通的危险因素。联合年龄、NIHSS评分以及ASITN/SIR评级构建的ANA评分量表,可预测无效开通风险(特异性71.4%,灵敏度81.1%)。ANA 0-3分组无效开通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6.67%,47.37%,86.84%和90.91%。结论:高龄、术前NIHSS评分高以及侧支循环差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无效开通的危险因素。联合年龄、NIHSS评分及侧支ASITN/SIR评级的ANA量表能有效预测无效开通风险。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眼底彩照结合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OCT)观察高度近视患者黄斑病变的特征及分型,研究高度近视眼底特征、分型及与视网膜劈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横断面研究。2015~2017年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116例(174眼)高度近视患者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接受了一般眼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检查、眼轴测量、屈光度测量、眼底照相和OCT扫描检查。黄斑病变
目的:眼震是眩晕病人最为常见的体征,定量分析眼震对于眩晕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关于眼震定量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不同类型眼震之间的比较和对眼震机制的深入探讨更为少见。本研究对水平半规管管结石症、重嵴帽和轻嵴帽等水平性位置性眼震和前庭神经炎自发性眼震的客观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并深入探讨可能的机制,为具体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1.使用视频眼震图记录并分析水平半规管轻嵴帽患者的眼震参数,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疗效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46例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
目的:调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健康现状,研究其牙周状况及特点,探索牙周炎相关影响因素,指导发现牙周炎高危人群,为针对性地开展该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疾病防治工作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对2018年11月至2018年12月间至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牙周检查以及问卷调查,对指数牙的相关牙周指标进行检查和计分,包括探诊深度
目的:评价根管预备质量数字化评测方法对提高椭圆形根管预备质量是否有效。材料和方法:选择一颗椭圆形单根管的离体前磨牙,并制作3D打印牙模型。选取20人对其进行根管预备。通过CBCT扫描后,实验组(10人)接受数字化图像引导,对照组(10人)接受CBCT影像引导,分别对原预备根管再次根管预备。通过CBCT扫描及计算机软件进行根管预备质量数字化评测,比较两组经引导后,在根管清洁度、最小壁厚和偏移度的改变
目的:旨在构建数字化咬合板诊疗系统,实现基本数字化流程,对数字化咬合板进行临床评价,为实现数字化咬合板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1.数字化咬合板诊疗系统的构建。应用下颌运动分析系统采集并记录颌位关系及下颌运动参数;应用齿科三维扫描仪扫描建立上下颌数字化模型;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完成咬合板CAD设计;采用快速成型打印软件和设备完成数字化咬合板制作。2.数字化咬合板诊疗系统的临床初步评价。设立
目的:探讨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相关的不同指标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地收集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所有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研究不同乳酸变化趋势对乳酸异常的危重症患者住院结局的影响,同时寻找与危重症患者预后相关的指标,探讨初始乳酸水平、24小时乳酸清除率以及APACHEII评分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1465例患者,其中24小时内乳酸持续异常
目的通过基于重症医学大数据的真实世界研究,一方面探索数据库挖掘及数据处理方式,另一方面解决相应临床问题为临床实践和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对重症医学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清洗、处理和分析工作,得出相应结论。结果第一部分酒精滥用与非酒精滥用的成人重症监护室患者微生物学差异酒精滥用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比例更高(47.1%vs 52.7%,P<0.001)。对于血液标本,
目的:评估急性创伤患者创伤严重程度与其血清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水平的相关性,同时探究血清ApoA-1水平对急性创伤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EICU收治的经过筛查符合入选标准的166例急性创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入院时间、住院号、临床诊断、既往史、姓名、性别、年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利用光敏剂在特定波长光的激发下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来杀灭病变细胞或者组织的。鉴于其独特的优势,如非侵入性、副作用小、可协同性等,近年来光动力疗法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并取得显著疗效。设计合成靶向细胞器的光敏剂进行光动力疗法可有效提高光动力疗法的疗效,如线粒体靶向光动力疗法。最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