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德国历史法学派的法哲学批判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guang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马克思法哲学思想发展的进程中,他主要进行了两次法哲学批判,所针对的是两个在19世纪占据支配地位的西方法哲学流派:首先是以胡果、萨维尼为代表的德国历史法学派,然后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理法学派。德国历史法学派在19世纪占据主流地位的时间最长,而马克思又曾经师承萨维尼学习罗马法,对该学派十分了解,这使得马克思率先对德国历史法学派展开批判。马克思在对德国历史法学派的历次批判中采取了不同的立场:在1837年和1842年他主要是站在古典自然法学派和哲理法学派的立场上进行批判,而在1843年的批判中他呈现出一种带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和一定法社会学色彩的“过渡时期立场”。到了1845年对德国历史法学派进行批判时,马克思已经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法哲学立场。马克思对德国历史法学派进行批判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马克思从私法中的占有、婚姻法和立法这三个角度对胡果和萨维尼的基本观点进行了批判。第二,马克思批判了德国历史法学派的哲学基础,与胡果和萨维尼所主张的怀疑主义、实证主义、历史主义、浪漫主义和保守主义这五种哲学思潮划清了界限。从马克思法哲学发展的脉络来看,他对德国历史法学派的法哲学批判经历了一个从反思到理论批判、再到对现实批判、最终到达“改变世界”的过程。通过1845年对德国历史法学派的批判,马克思唤醒了普通民众的革命意识,体现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精髓,即“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而在马克思的法哲学与西方法哲学的关系问题上,西方一些学者否认马克思法哲学的存在,国内一些学者也往往将马克思法哲学排除在西方法哲学史之外,因此我们有必要以客观的态度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将马克思法哲学还原到西方法哲学史中去。对于为马克思所批判的德国历史法学派,我们既要看到其观点中消极的一面,也要认识到该学派在西方法哲学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
其他文献
一、农村职高涉农专业萎缩的原因近年来.各级各类职业学校的涉农专业在不断萎缩,农村职业高中尤甚。农村职业高中虽然大多保留着农、林、牧等专业以求不“偏离方向”.但这些专业
新编中学历史教材在文字阐述中穿插、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图画资料。这些图画资料大大地充实和深化了教学内容。历史教学应充分发挥新教材图画资料丰富的优势,灵活、科学、有效地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要求.各高等院校要根据自己的定位与特色合理规划精品课程建设.要以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他课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