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传统街区的衰败与居民建筑的老化,街区老龄化严重,缺少活力是现今城市街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街区保护更新探索历程中,大量历史街区推倒重建,传统文化场所遭到破坏。随着街区保护理念的深入,历史街区保护体系越来越完善,然而对其街区内价值的了解和认知存在局限性,在制定街区保护规划时,常常对价值的阐述只存在于表面上,在具体实施操作中会忽视价值的存在。历史街区是见证城市发展的重要物证,历史文化价值是历史街区本身所携带的,街区保护是对街区本身价值的认知,对街区的保护应采用动态的保护方法,并非保护其某一定的历史时期,历史街区是不同时期文化和自然的层积,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街区历史文化价值,才能真正对历史街区进行保护。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是历史街区内建成遗产作为历史文化价值载体的相关研究,并以大栅栏历史街区为实例,采用文献综述、比较研究及实地调研三种研究方法对大栅栏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研究挖掘,并针对其价值寻找相应的价值载体,构建历史街区内价值载体体系,为后期街区保护提供依据。本文从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城市史、城市发展等多重视角,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形结合、文献研究与实地调查方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大栅栏历史街区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寻找并辨识承载街区价值的物质载体,在其不破坏价值的基础上,构建街区的保护体系。主要的研究内容有:(1)运用文献资料,对国内外历史文化价值的研究进行总结,了解价值认知的演变趋势,即从最初的艺术和美学价值,逐渐纳入科学、社会和历史价值,最终发展成为多元复合的价值认知视角;对国内文化遗产的发展历程进行整理,了解历史街区保护的发展过程以及保护过程中保护对象类型的扩展。(2)运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资料,对大栅栏街区的演变进行系统研究。大栅栏街区空间格局总体呈现斜街格局与三横九纵格局相结合的格局特征,街区内遗存了较多有价值的建筑,有北京传统的四合院建筑,如梨园公会、梁诗正故居等传统建筑;也有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思想的近代建筑,如陕西巷茶室、茶儿胡同10号等;还有纯西式风格的近代建筑,如劝业场、盐业银行等近代建筑。还有较为独特的街巷空间,由于街区是自由发展形成的,其街巷的走向多种多样,其所形成的空间形态呈现不同的形状。还有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存下来,如传统工艺技术(兔爷儿、糖人等)、传统的节日庆典、优秀的民俗文化等等。通过实地调研,对大栅栏历史街区街巷及建筑的现存状况进行深入了解,为后期研究搜集基础资料。(3)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大栅栏历史街区遗产价值意义及价值认知,对街区的价值进挖掘,并从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等方面对历史街区的价值进行理解和认知,充分了解大栅栏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价值所在。(4)通过新的街区保护理论——历史性城镇景观,对大栅栏历史街区的价值载体进行探索,从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两方面来论述大栅栏街区价值载体的研究。以此为基础对大栅栏街区建成遗产作为价值载体进行论述,建成遗产从街区格局特征、街巷及公共空间、院落及建筑特征三方面来阐述,街区价值是由这些物质来进行传承和展示的。(5)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是街区保护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合理利用街区店内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其在城市发展中适应现今的生活环境是最重要的。大栅栏历史街区的保护是在价值的基础上来进行保护的,实地进行深入调查,记录街巷及建筑的现存状况,明确其有价值的构件,在不破坏其价值的基础上,针对破损部分的残损程度制定相应的保护修缮方案,并赋予其相应的功能选择,使其得到充分的活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