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国产电影中的重庆城市形象建构研究

来源 :湖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feng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形象是一座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建筑景观、经济发展、生活方式与文化软实力等要素的综合体现,也是大众对于一座城市的城市精神、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市民生活、建筑风格所形成的一种整体印象。相较过往以文字、图片为主导的视觉模式,动态的视频逐渐成为首要视觉方式浸染着城市大众的生活,城市形象的建构也逐渐朝向动态、立体的方向发展。其中,影视作品因其动态性、广泛性、立体性的特点深刻的建构着城市形象。谈到电影中的城市,20世纪美国的洛杉矶、纽约,法国的巴黎,日本的镰仓、东京,中国的上海、香港等是众多电影创作者的心仪之地。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发展战略逐渐倾斜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2010年将重庆定为国家中心城市,重庆的地形地貌以及社会文化吸引了众多导演来此拍摄作品。轻轨、索道等重庆独有的交通工具使人眩晕又让人着迷,重庆成为一个有着更多情感体验的场域,这使得笔者对作为电影文本而想象、构建的重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文重点选取新世纪以来以重庆为叙事空间的电影作品,聚焦于电影中构建的重庆城市形象以及城市特征,探讨其如何通过空间图景和人物形象对重庆现代化进程中“新”与“旧”的融合与碰撞的探寻。此外,笔者还将深入挖掘这类作品在重庆城市形象构建过程中的困境。本文以新世纪以来有关重庆的影片为样本。通过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凯文·林奇的“都市意象”理论,对国产电影中的重庆影像予以总结,以电影—空间—人物的视角为研究基础进行文本分析,并以个案分析法、文献研究法为辅助,探求影像对城市形象的建构,将城市空间表征下的“人与城”以及“人与人”背后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学理阐释。研究认为:重庆影像中山水之都、雾都、交通工具构成了荧幕上的异质空间、多元空间、活力空间,影像文本背后的城乡对抗、贫富差距则建构了荧幕上的隐喻空间,多维空间图景共同组建出重庆奇观化、差异化的空间形象。而重庆城市影像中的边缘游民、底层人物、欲望群体等人物形象则通过精神失序、价值观扭曲、暴力反抗等形式反映了荧幕之上生活在重庆却又无法融入重庆的城市他者,体现了众多导演在面对重庆城市化进程时的现代性思考。本文一共可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以及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点,对国产电影中的重庆城市形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体认。第二部分从电影与城市形象、电影与重庆城市形象的界定入手,以人物与空间为研究角度为论文奠定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梳理不同时期重庆城市形象的光影流变,探寻百年来不同阶段的国产电影塑造的不同重庆城市形象,重庆的银幕形象从20世纪地域特征不明到新世纪地域特征的别样显现,展现了重庆城市的发展缩影,并引出新世纪以来国产电影中重庆城市形象的华丽变迁。第四部分从空间叙事维度出发,通过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论”、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凯文·林奇的“都市意象”理论详细研究新世纪以来的重庆电影中山水之都、雾都构成的异质空间,轻轨、索道、火车构建的多元空间,新旧并置的城区以及街道构筑的社会空间,以此探求重庆如何绘就了一幅丰富多元且具有奇观性景观的重庆社会生活图景。第五部分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出发,通过电影中呈现的边缘游民、底层人民、都市人群等人物形象窥见重庆市民的日常生活及延展出的重庆城市形象。第六部分则是对电影中重庆城市空间形象、重庆人物形象建构的困境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建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审慎反思并给出启示。在结论中,本文对新世纪国产电影中的重庆城市形象建构进行了总结,无论是多维空间构成的奇观之城,还是多元化人物形象构成的他者之城,荧幕之上个体之间的疏离感以及人与城市的隔绝感被无意放大,从而造成人物的迷失和空间的混乱。在结语中笔者进一步指出,国产电影中的重庆城市形象塑造存在一定误区,电影创作者需要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突破以获得整体性转变,探讨人与人、人与城之间关系更多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铁路总医院,原铁道部北京铁路总医院,以下简称北京世纪坛医院)作为一家百年老院,是北京市最早的医院之一。1914年,京汉铁路局在王府井康家胡同修建医院。1915年建成定名为“北京京汉铁路医院”,为铁路员工、家属、京外铁路员工和旅客及社会患者提供诊治。建院早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人才大量流失的问题。2004年6月“北京铁路总医院”
期刊
幼儿教育作为系统教育的初始阶段,越来越引起家长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幼儿教育是幼儿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因行为无拘无束,思想天马行空,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不专注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幼儿园课程的教学难度。因此,幼儿教师应立足游戏精神,寓教于乐,以此来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为幼儿终身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本文从多个方面着重研究了基于游戏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学科大概念。UbD理论提出的逆向教学设计是在教学中落实学科大概念的重要途径。UbD理论指导下的逆向教学设计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以学习结果为起点,能够在教学中凸显学科大概念的价值和作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文章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对数的概念”为例进行逆向教学设计,提出在数学课堂中应用UbD理论进行逆向教学设计的策略。
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针对价值链驱动下中国制造集群网络转型升级路径探究的主题,开展价值链、制造集群网络、协作关系、数字化技术等核心概念的文献梳理工作,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对相应概念与定义进行充分阐述后,紧扣研究主题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价值链在各生产环节中具有协作互动效应及作用机理;第二,集群网络作为特定产业企业形成的生产协作单位,可以促使集群企业创造共享价值,
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导致肉类、乳制品等高蛋白食品的需求大幅增加,给我国食品蛋白的供应带来了较大挑战。微生物能够利用二氧化碳、甲烷、甲醇等一碳化合物生产高质量的单细胞蛋白,这种新型蛋白可应用于食品工业。建立微生物蛋白绿色生物制造的食品蛋白生产体系,对保障国家食物蛋白供给安全十分重要。此外,微生物转化一碳化合物制备单细胞蛋白的过程还可以减少碳排放、缓解温室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回顾了微生物单细胞
儿童文学是我国文学、文化领域不可获缺的角色。它为丰富广大儿童的阅读体验、积累儿童的文学素养做出了卓著贡献。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不可忽视的是其美学价值。重视儿童文学创作的美,并分析美,对挖掘各类作品的教育价值很有意义。本文中,笔者对杨红樱与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进行了比较,从探讨他们的美学价值出发,进而拓展人们对其作品的欣赏角度。
在国际高铁发展和国内需求推动的共同影响下,中国高铁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工程建设“以机代人”、机器人取代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成为现实需求,少人化、无人化、机器人化是未来高铁工程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是否把“智能机器人”按人对待的问题在学术界还存在较大争议,还缺乏相应法律规制,但随着智能高铁时代的到来,科学进行高铁智能建造的投资估算成为首先要解决的“瓶颈”问题,因此文章识别高铁智能建造投资估算
本文对“丰田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及“丰田生产方式”的“成本管理”进行了理论研究,并以A公司的成本管理体系构建为例,研究了丰田成本管理的三个支柱——“成本企划”“成本维持”和“成本改善”的实践运用。希望能为其他企业了解丰田生产方式的精髓及构建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