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析及细菌病原与喘息的关系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ink_x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主要从以下两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目的:  通过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的病原学结果,了解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  分析济南市儿童医院2014.09.01-2014.12.31期间患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患者206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1、206例病人中,检出病毒抗体阳性者47例,占22.8%,以合胞病毒、腺病毒为主,分别占检出病毒的56.7%、40%;  2、206例病人中,检出细菌病原者64例,占31.7%,以肺炎链球菌多见,占检出细菌的44.3%;  3、206例病人中,检出混合感染者41例,占19.9%,以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多见,占混合感染的26.8%;  4、喘息组病毒、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喘息组,经比较,两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χ2值为10.328,p值为0.001;χ2值为7.504,p值为0.006;χ2值为11.24,p值为0.001);  5、对性别、既往喘息病史、湿疹史、家族过敏史、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及所感染病原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性别、既往喘息病史、所感染病原的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  结论:  1、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以合胞病毒、腺病毒为主;  2、肺炎链球菌为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首位细菌病原;  3、病毒、肺炎支原体在喘息组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喘息组;  4、性别、既往喘息情况、感染因素可能与喘息有关。  第二部分  目的:  通过分析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细菌病原的资料,来了解细菌病原与婴幼儿喘息之间的可能关系。  方法:  分析济南市儿童医院2014.09.01-2014.12.31期间患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患者206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1、喘息组与非喘息组的细菌病原总检出情况,两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568,p值为0.109);  2、喘息组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高于非喘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432, p值为0.02)。  结论:  1、喘息组与非喘息组的呼吸道分泌物的细菌病原检出率无明显差别;  2、喘息组患儿肺炎链球菌的定植/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患儿,肺炎链球菌的感染或定植可能与喘息的发生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大鼠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异氟烷麻醉大鼠对常温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异氟烷抗炎作用参与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机制。材料与方法:雌性SD大鼠32只,分为4组,每组8只:(1)PB-Sham组,大鼠行腹腔注射1%戊巴比妥钠(PB)40mg﹒kg-1麻醉,进行手术但不阻断入肝血流。(2)PB-IR组,采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后行部分肝脏缺血再灌注(IR)。(3)Is
目的:  本文通过监测NRDS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0h、24h、48h、72h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及IgE的浓度、动脉血气、呼吸系统顺应性等呼吸机参数的变化,观察P
目的: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之一。随着新生儿各项生命支持技术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越来越高,BPD发生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趋
目的:  研究中心体激酶AURK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结肠癌肝转移的关系,评价其在结肠癌肝转移早期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希望对结肠癌肝转移早期预测,强化治疗和预后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