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发展与繁荣需要优秀的人才不断推动,而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良好的教育,教育可以促进个人能力及特质更好的塑造,所以学生在教育中的表现往往预示着未来的发展,进而成为判定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指标。在当今现行的教育体制下,衡量教育质量的众多指标中,学业成就依然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学生能否继续升学或深造的主要标准,也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因而,对学生学业成就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历来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研究根据《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和《长春市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指导意见》的精神,选取长春市73所小学14851名五年级学生和39所初中的18834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中小学语文、中小学数学和中学外语为测试科目,辅以学生背景问卷,分析了家庭、学校和个体三方面因素对中小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从而呈现出学业成就诸多影响因素之间的基本关系,探寻导致不同年龄学生学业成就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1)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诸多影响因素中,学生的学业期望水平对学业成就具有一贯重要的解释力,即对未来学业期望水平越高,学生学业成就越好。(2)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家庭因素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随学生年龄的增高,而由教养方式、父母期望等过程性因素向家庭经济、父母学历等结构性因素转变;另外,单亲家庭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也随学生年龄的增高而逐渐凸显。(3)在义务教育阶段,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学校因素中,教师融合不同的新式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会产生不同影响,在融合探究式教学方式下学习的学生学业成就更好,而在融合自主式教学方式下学习的学生,其学业成就与单纯的传统讲授方式下学习的学生并无差异。(4)在义务教育阶段,家校合谋对学生学业成就共同影响。父母期望、教养方式、父亲参与、教学方式、班级气氛、以及动机内化五者之间存在多向相关,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竞争氛围的变化,父母期望逐渐分化,学生的动机内化程度从小学阶段内部动机的学生学业成就更好,转向到初中阶段认同动机的学生学业成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