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聋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调查研究——以兰州市盲聋哑学校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lyanju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络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普及特殊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无障碍技术的研究和助残产品的开发又为残障人群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技术发展,大力建设国家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特殊教育中,实现特殊教育信息化成了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方向。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构建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理论体系进行有益的探索;通过个案研究提出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优化策略,促进该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同时也为其它同类型的特殊教育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  本研究首先对特殊教育信息化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简单的阐述,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由于目前关于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研究主要是参照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六要素模型,没有体现出特殊教育的特殊性。笔者根据特殊教育及特殊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并参照教育信息化的研究模型,确定了特殊教育信息化构成要素和研究思路。在此基础上编制了特殊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的调查问卷,并以兰州市盲聋哑学校为个案做了详细的调查。  其次,通过分析问卷和访谈资料,发现了兰州市盲聋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网络化环境构建基本完成,但在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上还有欠缺,需进一步优化和系统化;信息化资源建设缓慢,须加快推进;特殊设备及功能室建设尚未达到教育部的要求;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效果不理想,与学科教学不能很好融合;学生信息素养有待提高。  最后,针对以上问题,结合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优秀案例,从特殊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人力资源环境三个维度进一步提出优化策略。在硬件环境的建设上,不仅要体现出教育特性,更要满足特殊性的要求。在软件环境的建设上,强化不同层级主体信息化推进责任,重视特殊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在人力资源环境的建设上,优化教学服务形式,提升学生信息化社会适应能力。
其他文献
面对民族文化传承和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民族文化进入学校课程就越来越受到重视。新世纪,我国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课程政策的同时,民族文化
军事课作为普通高校学生的必修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等教育的要求,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
有些地区在进行联户表装箱时,为了使表箱工艺整齐美观,将电表箱的多根进出线用软塑料包带进行紧密地包扎。其实,此种做法有不妥之处。rn1 导线散热不良,绝缘介质易老化rn现在大都
返回抑制是指当线索与靶子出现的时间间隔大约为300ms时,靶子出现在线索化位置的反应时长于非线索化位置的现象。返回抑制与空间工作记忆关系非常密切,不同的靶子潜在位置,线
随着显示技术、触控技术和虚拟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个人数字终端的广泛普及,数字阅读、数字交流、1:1数字化学习越来越普遍。而传统纸质教材在走向具体的教学情境时,所
新课改凸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往软件操作说明式的教学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美国的“21世纪技能合作组织”倡导教师在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