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碳铬铁渣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来源 :王履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pur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通行量持续增长,许多路段在高强度通行辆的工作条件作用下以及恶劣气候条件共同作用下,容易出现裂缝、局部隆起、波浪形车辙、坑槽、沉陷等病害。为保证路面的服务质量和使用寿命,需及时对出现此类病害的路面进行养护。微表处技术作为一种预防性养护技术,因其经济效益高、开放交通快、抗磨耗及抗滑性能强等优点在我国得到大力推广。本文基于石料资源较为匮乏和当前高碳铬铁炉渣大多采用堆放处理利用率低的现状,开展将高碳铬铁渣用于微表处技术的可行性及路用性能研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了工业废料的再次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制备出适用于微表处混合料的性能优异的改性乳化沥青,本文选择慢裂快凝型乳化剂和SBR胶乳作为制备改性乳化沥青的原材料,对不同乳化剂用量的改性乳化沥青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材料特性和设备条件采用先乳化后改性的工艺制备了5种乳化剂含量的改性乳化沥青,通过对制得的乳液及其蒸发残留物进行沥青标准粘度试验、1d储存稳定性、三大指标试验、DSR试验、BBR试验等试验评价乳化剂用量对改性乳化沥青稳定性、高温性能、低温性能的影响。最终得到乳化剂最佳用量为2.0%,按此用量制备的改性乳化沥青稳定可靠、性能优异。通过筛分试验、集料基本性能试验、化学分析等试验对高碳铬铁渣集料的粒径分布范围、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其作为集料应用到微表处混合料中的可行性。随后对高碳铬铁渣微表处混合料进行级配设计,在满足MS-3型微表处矿料级配的前提下确定出高碳铬铁渣的掺配方式和掺配比例为按照0%、20%、30%、40%、50%、60%的比例替代0-3mm的集料。随后,对不同高碳铬铁渣掺量的微表处混合料分别通过拌合试验、浸水1h湿轮磨耗试验、负荷轮粘砂试验确定出当高碳铬铁渣掺量为0%、20%、30%、40%、50%、60%时微表处的最佳油石比分别为8.3%、8.4%、8.5%、8.5%、8.5%。通过湿轮磨耗试验、车辙变形试验、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黏聚力试验、构造深度试验、摆值试验,对不同掺量高碳铬铁渣微表处混合料的耐磨耗性、水稳定性、抗车辙性能、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早期强度、和抗滑性能进行了测定。通过上述路用性能试验和对扫描电镜成像结果的分析,在混合料综合性能优良、高碳铬铁渣掺入比较大的前提下确定高碳铬铁渣的最佳掺入比为30%,此配比下混合料的早期强度、高温稳定性和低温抗裂性能最强,其余各项路用性能也均能满足规范要求。
其他文献
砷磷体系材料在电子迁移率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不同的材料组合拓宽了该材料体系。与锑结合的砷磷体系中波超晶格材料已经在红外探测方面有重大的应用,具体涉及到军事和部分民事领域;砷磷超晶格以高迁移率等优点非常适用于高速器件、激光器等。在材料生长方面,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和分子束外延(MBE)为两种主要的生长技术。相较于后者,MOCVD以高产能低功耗、适用于产业发展的优点吸引很多关注,但是采用
稻茬小麦生产区温光资源丰富、自然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生产潜力和比较优势,但由于土壤黏重、水稻秸秆还田处理不当、耕播期间土壤偏湿等易造成播种质量和幼苗质量难以提升,已成为限制稻茬小麦生产的主要问题。如何通过机械耕作和播种环节高效、精准、高质量作业及配套农艺措施调控实现“足苗、匀苗、壮苗”,构建高产群体,进而实现稻茬小麦绿色优质高效生产目标,仍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研究于2017-2021年度在金
学位
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QCD)相结构和核物质状态方程是核物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和前沿,近年来,诸如大型离子对撞实验(A Large Ion Collider Experiment,ALICE)、螺旋形径迹探测器(The Solenoidal Tracker at RHIC,STAR)等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在这些研究领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尤其是最新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为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城市道路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无人公交已成为目前公共交通发展的战略方向。国内已有多个城市试点无人驾驶公交车,但在无人场站方面的研究较少,如何根据无人场站的充电能力、停车位个数以及站内车辆的位置信息、SOC状态信息等实现域内车辆有序停放,提高调度应变能力与整体通行效率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场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大量的氮肥投入增加了我国小麦产量,但也降低了氮肥利用效率。因此,高产稳产基础上提高小麦氮肥利用效率是现今研究热点领域之一。2000年以来长江中下游麦区和黄淮海麦区每年通过审定的小麦品种众多,明确两地品种高产、高效、优质协同性及关键性农艺特征,并制定出合理的节氮栽培方式,以充分发挥品种自身的产量和氮肥利用高效潜力,对这两地区小麦实现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反射随机微分方程是一般的随机微分方程限制在某个区域上的一种自然推广,是随机分析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围绕反射随机微分方程,我们先考虑测度值系数的二阶椭圆算子对应的Neumann边界值问题,我们证明其弱解的存在唯一性,并给出解的概率表示。最后,我们在非光滑时间依赖的区域上,考虑带斜反射的McKean-Vlasov型随机微分方程,证明其强解存且唯一性,混沌传播,并给出大偏差结论。第一部分,我们利用概
本文从测度观点研究单调动力系统的“普遍”行为,和竞争系统的Birkhoff中心。“普遍性”是从测度角度观测系统的动力学性质,与经典的拓扑角度“通有性”是相互平行的。第一部分,我们深入研究了强单调离散动力系统,并得到该系统从“普遍”的初始点出发的预紧轨道都收敛到线性稳定的周期轨。该结论是从测度角度分析了离散单调系统的收敛行为,这平行于经典光滑强单调离散系统的“通有”收敛性结论,显示出单调系统通有性与
辐射带是由捕获在地球磁场中的高能粒子所组成的。经过长期的研究,波粒相互作用被认为是控制辐射带结构和演化的主要机制之一。因此,理解相关等离子体波动的时空分布与生成机制是辐射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虽然辐射带等离子体波动对于太阳风扰动的快速响应逐渐受到关注,但是相关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1)缺乏统计分析探索一般规律;(2)涉及的太阳风扰动类型和波动响应模式不够全面。基于磁层和太阳风观测数据,并结合等离子
呼吸道病毒是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或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一类病毒,其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具有易感性强、传播速度快、较难控制的特点,严重危害了人类的生命健康,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聚焦于新型冠状病毒和流感病毒两种呼吸道病毒进行病毒感染与致病机制研究。研究表明,感染SARS-CoV-2 Alpha突变株后会诱导N、ORF9b、ORF6等蛋白表达上调,进而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