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芙蓉园:景观空间的文化表达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der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思潮的转变与发展,社会需求从物质性向多元化的精神需求逐步变化,文化经济在全球日渐勃兴和凸显,作为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经济发展形态,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作为一种能长时间储存记忆的载体,景观承担着传承与发扬城市文化的重要责任,因此城市景观空间与文化之间是一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将景观视作一种空间媒介,不难发现,除了视觉化传播功能之外,景观空间还发挥着加强文化认知的作用,换句话说,各类景观空间的简单组合与拼贴,是我们直观了解世界的渠道。但不能将景观空间单一地视为一种个体化特征,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文化实践与技术的发展程度。将抽象空间看作是一种媒介,一方面能够促进空间本身及其景观实体传播内涵更为深远的信息,也能从宏观上赋予景观空间整体的文化价值观念。景观空间可以是物质的,也可是非物质的,它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使人在无形中形成知识与经验,从而促使其拥有更为深刻的文化内涵。景观空间作为城市空间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显示出一个城市在文化上的追求,所以合理而有深度的景观空间文化内涵的表达,对发挥城市文化作用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只有解决好如何在景观空间中进行有效的文化表达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景观空间在城市发展中的文化传播作用。本文选取大唐芙蓉园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就大唐芙蓉园的文化表达及其相关问题展开讨论,通过有针对性的分析,为城市景观空间如何更好更有效的进行文化表达指明方向,使城市的景观空间除了在视觉上有更好的发展之外,能够在文化内涵上展现出全新的生命力。在论文的层次结构方面,将论文的内容分为五个章节分别进行递进式论述,从景观营造、文化构成、媒介特性及文化呈现与表达方式等方面对大唐芙蓉园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文每章具体内容是:第一章为本文绪论,从研究意义切入研究主题——大唐芙蓉园的文化表达,并对相关概念进行叙述,说明本文在景观空间与文化表达的研究空间;第二章从大唐芙蓉园的景观营造入手,从大唐芙蓉园的历史起源、总体规划、景观设计等多方面详细介绍了大唐芙蓉园的基本情况,并全面解析大唐芙蓉园的文化构成,从中得出大唐芙蓉园的文化符号选择倾向;第三章主要阐述大唐芙蓉园的媒介特性,从景观空间的媒介特征与大唐芙蓉园媒介类型两方面入手分析大唐芙蓉园的媒介特性,并将大唐芙蓉园内的媒介类型进行划分,从具体景观入手对大唐芙蓉园的景观媒介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章主要论述大唐芙蓉园对唐文化符号的呈现与表达方式和原则。第五章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结论,总结出了城市景观空间设计的文化表达的一般性原则。第二部分从物质空间、行为空间和心理空间三个角度分析了大唐芙蓉园景观空间媒介文化表达的现存问题,并提炼出大唐芙蓉园景观空间媒介中文化表达的启示。本论文的目的是为了体现出城市景观空间文化表达的重要性与价值所在,通过对大唐芙蓉园文化表达的研究及论述,能够使得在营造城市景观空间时更加重视其文化内涵的表达,从而为景观空间设计提供更有效的文化表达原则。城市景观空间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成为一个视觉性的物质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够成为极具文化内涵,能够展现文化特色的意义空间。
其他文献
冗从仆射系列职官发端于西汉,最早出现似称为冗从黄门仆射,此后经历一系列的变化,逐渐成长为一个官僚体系,设职诸如黄门冗从仆射、中黄门冗从仆射、中宫黄门冗从仆射、冗从仆射、东宫(太子)冗从仆射等诸多名目,性质上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在政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无法忽略,这就使得对该系列职官进行全面疏理显得极为必要。该系列职官中最早的黄门冗从仆射,从有限的史料反映似乎由于黄门乐的发展和汉武帝喜爱游猎的缘故而
1977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将鲁迅的著名短篇小说《祝福》以秦腔的独特方式搬上了戏曲舞台,从首演至今,深受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该剧在秦腔音乐设计方面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既保留了传统秦腔音乐的“原汁原味”,又大胆运用西方歌剧主题音调的创作手法。将祥林嫂的主题音调贯穿于该剧的引子、间奏、唱段乃至全剧十余次,并把整部剧的故事情节和场次串联起来。同时,在乐队方面曲作者们在传统秦腔乐队的基础上加入西方管弦
学位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文化和古人生活状况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纵观当前的文言文教学,虽历经多次争论,但依然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许多教师虽然理念先进,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依然以经验教学,附庸于各种考试考核,文言文教学似乎并未显现出多大的改观。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并从语言、思维、审美
近年来,认知语言学中基于使用的理论模型逐渐兴起,它强调语言不是人脑中天生的特殊系统而是属于一般的认知能力。基于使用的理论认为语法是人们体验语言所形成的认知组织,它强调语言的使用对人脑的影响。人们对语言的体验有方方面面,例如频次影响、近因效应、偶然性等,而这些因素逐渐受到认知语言学家的关注并开始对其进行研究。其中频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从音素到句法,它几乎影响到语言的各个层面,因此它也是驱动英语程
自2018年12月华为公司CFO孟晚舟被捕以来,与华为相关的新闻事件一直深受公众关注。“华为事件”具有持续时间长,涉及领域广的特征,媒体如何对该事件相关的议题和属性进行取舍构建,其构建形成的议程网络对受众的认知和态度是否造成了影响,不同类型的媒体的议程设置效果是否有差异,对于我国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的传播效果具有探究意义。因此本研究以“华为事件”为研究对象,从传播效果的角度出发,以第三层次议程设置理论
控制感是指个体关于自己获得想要的,规避不要想要的结果以及达到目标的能力的信念。维持控制感是人们的基本需求。然而消费者常常面临个人控制感被威胁的状态。因此,大量研究探讨了控制感缺失的个人是如何通过补偿消费或者应对策略去修复个人控制感。根据控制补偿理论,个体会通过各种应对策略进行自我调节,帮助修复控制感。在消费行为的研究中,控制感缺失的个体主要有两种应对策略:一种应对策略表现出秩序寻求倾向,即更偏好能
学位
细胞微环境(比如粘度,温度,线粒体膜电位等)和生物分子(比如酶,miRNA等)是影响细胞活性和生物体功能的重要参数,其异常的变化可能会严重影响细胞活性的状态,甚至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对这些重要的生物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实现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比色法,电化学分析法和气相色谱法,但是这些方法很难对生物样本进行时空和非侵入性的检测。而荧光探针具有灵敏度高,响应迅速和易合成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设计作为连接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起着重要的作用。特级教师余映潮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究创造性的提出了“板块式”教学设计思路,给在新课程中迷惑的一线教师指引了方向和道路。板块式教学思路不仅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体现着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而且还切实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凸显着在阅读教学课堂中的优势。在学习和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时,切忌生搬硬套,而